我的建議是,優先保障我們自主發電設備的研發和生產!這才是昌平工業長遠發展的基石!”
他指著那幾個鐵疙瘩,語氣帶著自豪:“書記,縣長,我廠已成功試製出3台小型固定式煤氣內燃機!
雖然熱效率還不高約15%,但原理可行,運行基本穩定,能連續工作8小時以上!它們燒煤或木炭就能驅動發電機!
目前瓶頸在於提高效率和穩定性,關鍵部件如氣門、活塞環磨損較快,以及配套發電、儲電設備的製造。
如果能把這批剩餘廢料投入進來,加快煤氣機的批量試製和發電機組裝,一旦成功,
不僅能解決部分工廠動力,未來更可望為縣城提供基礎照明!這意義,遠大於把它們都打成鋤頭!”
陳朝陽聽得極其專注,當聽到“煤氣內燃機”和“發電設備”時,眼中爆發出強烈的光芒,仿佛看到了工業化的火種!
他不由自主地走近那幾台原型機,手指撫過冰冷的鋼鐵外殼。
“太好了!鄭教授!這才是真正的‘寶貝’!昌平工業振興的鑰匙啊!”他內心的激動溢於言表,對機械一體化和能源動力的渴望遠超對眼前農耕機的小遺憾。
“農耕機要搞,但這發電項目,也是重中之重!必須全力保障!”
煤氣內燃機說白了就是發動機,這發動機不僅可以驅使發電,哪怕裝載在汽車上依舊可以發動,這可是的好東西!
有了它就能過渡目前機械化的不足,收割機,農耕機都能持續生產!
許明遠同樣專注,但眉頭在聽到“故障率高”、“需要維修隊”和“剩餘廢料優先發電”時微微蹙起。
他驚訝於昌平工業藍圖的廣大,但他更關注現實的緊迫性和風險。
“鄭教授的分析很透徹,方案也務實。”他首先肯定,然後轉向陳朝陽,語氣誠懇而務實:
“陳書記,鄭教授關於優先保障傳統農具和簡單器械改造利用的方案,是解決春耕燃眉之急最穩妥、覆蓋麵最廣的途徑。
那十幾台‘土法農耕機’可以作為亮點嘗試,但不宜過度依賴,其安全風險和工作效率的不確定性太大。
至於發電項目,”他看了一眼那幾台原型機,承認其長遠價值,“確實意義重大,但眼下春耕是壓倒一切的中心任務。
能否這樣:在確保春耕農具生產所需人力和物料絕對優先的前提下,利用間隙時間和部分剩餘廢料,穩步推進發電項目?
畢竟,沒有春耕的收成,工業發展也無從談起。”他的目光落在堆積如山的廢料上,顯然更傾向於將大部分資源快速轉化為能立竿見影支持春耕的“鋤頭”和“推車”。
鄭春秋站在一旁,敏銳地察覺到了兩位領導不同的側重點。
他作為技術負責人,內心其實更偏向許明遠的務實——春耕等不起,可靠的農具比故障頻發的“鐵牛”更重要。但他也理解陳朝陽對工業化的執著願景。
陳朝陽深吸一口氣,壓下心中對“煤氣機”的強烈興奮,他知道許明遠說的在理。他拍了拍冰冷的發動機外殼,做出了決斷:
“好!明遠同誌和鄭教授的意見都很中肯。當前核心是春耕!鄭教授,按你製定的分級利用方案執行:
第一集中絕對優勢力量!全力保障傳統鐵製農具(鋤頭、鐮刀、犁鏵)和簡單改造器械(推車、加固犁具、簡易播種部件)的生產!
這是死命令,必須完成預定目標(解決大部分缺口)!所需人力、物料優先供應!
第二‘土法農耕機’項目:作為技術探索和效率補充,由你親自挑選可靠骨乾組成攻關小組,利用卡車引擎和不影響主任務的零件,謹慎推進。
目標:春耕開始前,拿出510台基本可用的樣機,投入關鍵地塊示範。安全性和可靠性放在第一位!寧可慢,不能出事!
第三發電項目是長遠大計,不能停。利用生產間隙、夜間和不影響農具生產的剩餘廢料,繼續優化煤氣機,組裝試驗性發電機組。為未來打基礎!
第四:安全!安全!還是安全!”陳朝陽每走一步便強調一步,“廢料處理、熔煉、改造,每個環節都必須強調安全規程!特彆是未爆物處理,武裝部的同誌必須全程參與指導!”
最後他看向許明遠:“明遠同誌,縣政府全力協調人力、後勤保障,確保農具生產這條主線暢通無阻!
同時,木製、石製工具的補充方案也要並行,雙管齊下,務必不能誤了農時!”
他又看向鄭春秋,眼神充滿信任和期待:“鄭教授,千斤重擔壓在你和機械廠同誌們肩上了!
農具是保春耕的槍,發電廠是照亮未來的燈!我都要!但眼下,先把槍造好!拜托了!”
鄭春秋看著陳朝陽清晰、務實,將長遠願景穩穩錨定在春耕現實的決斷,心頭那點對“鐵牛”項目被壓縮的遺憾瞬間消散,取而代之的是被信任和理解的踏實感。
他挺直腰板:“書記、縣長放心!機械廠全體同誌,保證完成任務!先把‘槍’造好,再點亮那盞‘燈’!我這就去部署,連夜排班,突擊農具生產。”
許明遠也鄭重點頭:“縣政府全力保障,確保一線需求!”
“等等,鄭教授!”陳朝陽忽然叫住轉身欲走的鄭春秋,聲音不高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分量,瞬間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他神色肅然,目光掃過鄭春秋和剛剛聞訊趕來的廠書記吳山、廠長易中南等人,也掃過周圍漸漸聚攏、臉上帶著塵土和油汙的工人們。
“同誌們突擊生產的勁頭,值得鼓勵!但有一點,必須給我牢牢記住!”
“搞突擊,不是搞拚命!更不是搞無償犧牲!工人同誌們要連夜奮戰,可以!但相應的保障必須跟上!”
他轉向許明遠:“明遠同誌,這事縣政府要立刻落實!”
“第一,夜班補貼必須足額、及時發放!要讓同誌們知道,他們的每一分辛苦付出,組織都看在眼裡,記在賬上!絕不能讓流汗的人再流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