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讀者】:親愛的讀者大大們,作者十分感謝大家夥送來的禮物,本書創作的最大瓶頸是流量問題。
謝謝大家送來禮物的支持,但作者訴說困難不是想賣可憐要大家送禮物,隻希望讀者大大們能給個五星好評支持一下就行,謝謝大家。
這個分數對作品真的很重要,多一個好評,書就多一分被推薦的機會,我也知道大家夥顧慮,怕分數高了,小說就沒了,這點作者會儘量避免,再次感謝大家!
……………
陳朝陽的手指停留在冰冷的炮管上,感受著鋼鐵的厚重與內膛螺旋線的精密觸感。
作為曾經的指戰員,即使調到了政治部,這股熟悉的氣息幾乎瞬間點燃了他血液深處的火焰。
75毫米山炮!在當下火力貧弱的部隊裡,每一門都是能左右戰局的寶貝疙瘩!
“好東西啊……真是好東西!”他喃喃自語,聲音裡帶著軍人對武器的天然癡迷和一種深切的痛惜。
他的目光貪婪地掃過巨大的炮架基座、厚重的搖架、複雜的駐退複進機構,腦海中甚至瞬間勾勒出它怒吼時地動山搖的景象。“要是能造新的……哪怕一個星期一門……”
然而,指尖傳來的冰冷堅硬,也無情地戳破了他瞬間燃起的狂熱。現實的困境如同冰冷的鐵水,澆灌而下。
“人才?”環顧四周,這裡為數不多的幾個工人,已然是廠裡“國寶級”的老師傅了,還帶著幾個年輕的學徒。
老師傅們技藝精湛,但歲月不饒人,精力有限;學徒們眼神專注,但稚嫩的手上還帶著摸索留下的油汙和傷痕。
修複一門炮尚且如此艱難,遑論製造?缺乏受過係統教育的工程師、設計師,沒有大批成熟的技術工人,這生產線就是一堆冰冷的死鐵。
“技術的問題也很急迫!”眼前這“維修”工作,已經是在挑戰極限。
圖紙不全,靠的是老師傅們的經驗和近乎直覺的手感;
材料更是卡脖子,修複炮閂需要的高強度合金鋼、複裝炮彈的特種發射藥,哪一樣不是需要舉國之力才能保障的戰略物資?
以昌平一縣之力,連穩定供應的門路都找不到。
鄭春秋站在一旁,敏銳地捕捉到了陳朝陽眼中那劇烈燃燒又迅速被理智壓製的火焰,以及隨之而來的凝重。
他太理解這位書記此刻的心情了。隨即低聲補充道:“書記,修複工作已是竭儘全力。就這些老師傅,還是當初接手工廠時留下來的寶貝。
培養新人……太難了。至於生產……”他苦笑一聲,搖了搖頭,“沒有完整的圖紙、沒有配套的精密機床、沒有穩定的特種材料供應鏈,還有嚴格的工藝標準和質檢體係……這生產線,現在就是個‘高級修理鋪’。”
陳朝陽深深吸了一口氣,車間裡混雜著鐵鏽、機油和一絲若有若無硝煙味的空氣湧入肺腑,讓他發熱的頭腦徹底冷靜下來。
他緩緩收回手,目光從冰冷的炮管移開,掃過遠處農具生產線飛濺的火花,最後落回眼前這沉默而艱巨的維修現場。
“我明白了。”他的聲音恢複了縣委書記的沉穩,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遺憾,但更多的是務實的決斷。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眼下,春耕是命根子,前線急需的炮火支援更是命脈中的命脈!”
他轉向鄭春秋,眼神銳利而清醒:“鄭教授,這條線,維持現狀,但優先級提升!
你剛才提的困難,我記下了。當前,集中一切力量,確保修複效率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