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要求我們的軍隊,必須進行徹底的正規化建設:精簡高效,裝備精良,訓練有素,隨時準備打仗!
長期分散精力於地方行政,必然導致軍事訓練水平下降,指揮體係臃腫,這與建設一支強大的、現代化的國防軍的目標是背道而馳的!
我們必須讓軍隊的歸軍隊,讓劍鋒更加銳利,讓長城更加堅固!”
陳朝陽的聲音如同洪鐘大呂,在會議室裡回蕩:
“因此,軍政分離,勢在必行!這不是對衛戍團八個月輝煌功績的否定,而是對這份功績最好的繼承與發展!
是為了讓軍隊和地方,都能在新的曆史起點上,卸下沉重的包袱,輕裝上陣,各自奔向更專業化、更強大的未來!是為了讓昌平的安定繁榮,擁有更持久、更堅實的雙保險!”
他再次環視全場,目光中充滿了期許與信任:
“同誌們,轉型必然伴隨陣痛,變革總會引發疑慮。今天的會議,就是要開誠布公,聽取大家的意見,解決大家的顧慮。
我們既要肯定曆史功績,凝聚共識;更要認清時代使命,堅定前行!下麵,請大家圍繞如何平穩、高效、有情操作地實現昌平軍政分離,暢所欲言!”
陳朝陽的開場白,如同一塊投入平靜湖麵的巨石。
它飽含深情地回溯了衛戍團不可磨滅的曆史功績,給予了最高規格的肯定,極大地撫慰了軍官們的榮譽感和付出感。
緊接著,又以高屋建瓴的視角、清晰有力的邏輯,深刻闡述了軍政分離的曆史必然性和對軍隊、地方發展的雙重必要性,將會議主題牢牢錨定在“如何更好地麵向未來”上,而非“爭論過去該不該”。
這為即將展開的、可能充滿不同聲音的討論,奠定了堅實而理性的基調。
會議室裡的氣氛,也從單純的凝重,轉向了帶著思考與責任的沉重。
軍官們臉上的表情更加複雜,但那份對部隊功績被高度認可的感動,以及對未來路徑的嚴肅思考,交織在一起。
徐衛華團長深吸一口氣,他知道,真正的抉擇時刻,才剛剛開始。
話音剛落,會議室裡立刻響起一片壓抑的議論聲。軍官們互相交換著眼神,表情複雜。
衛戍一營營長張三山(兼任三區區委書記)第一個發言。
這位在戰場上以勇猛著稱的漢子,此刻眉頭緊鎖,聲音洪亮卻帶著明顯的不解和一絲委屈:
“陳首長,徐團長,各位同誌!我張三山是個粗人,不懂那麼多大道理!我就問一句:咱們這軍管搞得好好的!
八個月前,昌平啥樣?敵特橫行,秩序混亂,老百姓餓得皮包骨!是咱們衛戍團的兄弟,槍杆子鎮著,鋤頭把子掄著,帶著民兵開荒、剿匪、搞生產!
這才有了今天的糧食滿倉、機器轟鳴!野豬下山,也是咱們帶頭衝在前麵打的!
現在說撤就撤?底下老百姓認咱們!咱們對這片土地,對這裡的鄉親,有感情!有責任!
這突然讓咱們把地方上的擔子撂下,心裡頭……空落落的!也擔心,咱們走了,地方上的同誌,能接得住嗎?”
他的話引起了不少兼任地方職務軍官的共鳴,紛紛點頭附和。
一位兼任偏遠柳林鎮鎮長的年輕連長趙鐵柱嘴唇囁嚅了幾下,欲言又止。陳朝陽目光敏銳地捕捉到了這個細節。
“鐵柱同誌?”陳朝陽溫和地看向他,“看你像是有話要說?彆拘束,今天就是要聽大家掏心窩子的話。”
趙鐵柱“唰”地站起來,臉色微紅,但眼神很堅定:“報告首長!我…我就是覺得,
剛把柳林鎮那幾個村的水渠糾紛理清楚,跟王老漢、李嬸子他們都混熟了,誰家地界有矛盾,誰家娃該上學了,心裡都有本賬。
這冷不丁要交出去,怕新來的同誌摸不著門道,耽誤了鄉親們的事兒…”
“嗯,不錯你的擔憂,也代表了相當一部分深入基層的軍官心聲。”說著陳朝陽在筆記上記錄!
接著繼續詢問:“還有沒有其他同誌有疑問,今天大家要暢所欲言!”
話音一落,二營教導員兼縣教育局籌備組負責人王為民立刻起立,敬禮發言:
“首長,我想說張營長的感受我能理解。但您提出的方向,我認為是符合大局的。
軍隊長期包辦地方,確實會分散精力,影響主責主業。
而且,地方建設有其專業性。比如我負責教育這塊,深感力不從心,需要懂教育的專業乾部。
軍政分離是大勢所趨。
我的顧慮在於兩點:第一,轉業同誌的安置。首長說‘待遇參照地方同級乾部’,但地方乾部待遇和供給標準,目前看是不如部隊的,尤其是一些有家庭困難的同誌。
第二,也是張營長提到的,地方乾部的培養和銜接確實需要時間,如何確保交接期不出現管理真空?”
衛戍團參謀長兼縣治安聯防總指揮李剛緊接著發言,聲音沉穩,直指關鍵:
“我完全讚同軍政分離之大方向。部隊必須攥緊拳頭,聚焦備戰打仗之本業。
職之建議在於:方案需細化,切忌一刀切。尤其對於民兵訓練、重要目標警衛、治安聯防等軍地結合部事務,亟需建立長效共管機製。”
他接著提出具體構想:“例如:可在縣武裝部下設‘民兵與聯防指導處’。
由我團遴選三名以上優秀營連級軍事主官常駐,專職負責製定年度訓練大綱、組織民兵骨乾集訓、指導實兵演練及考核評估;
地方武裝部則負責日常管理、人員召集與後勤保障。
重要廠庫、交通樞紐之警衛,應製定聯合巡邏方案與應急處突預案,明確指揮鏈(日常歸地方公安,戰時或重大危機時由衛戍團接管)、信息共享機製及協同程序。
如此,既保專業水準,又促平穩過渡。”
“此外,”李剛補充道,“對於張營長、王教導員等展現出卓越地方治理才能的同誌,縣委在轉業安置時,應在職務職級上給予明確且有力的傾斜,樹立標杆,暢通後路,解眾同仁後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