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下一次……”他頓了頓,目光掃過全場,
“我們將要麵對的,不再是演習的硝煙,而是真正——冰與火的生死考驗!”
話音落下,一股肅殺而悲壯的意誌在寒風中凝聚、升騰。
每一個官兵都從那未儘的話語和凝重的目光中,感受到了山雨欲來的巨大壓力,以及不容退縮的使命。
風雪依舊在昌平大地上盤旋嗚咽,
但經曆了七天“礪冰”生死淬煉的數萬軍民心中,那簇由鋼鐵意誌、
不屈智慧與熱血犧牲共同點燃的火種,
已然穿透了極寒的封鎖,熊熊燃燒!
它照亮了腳下泥濘的歸途,
更照亮了前方那條通往未知戰場、布滿冰棱、荊棘與血火的道路。
這場用傷痛與堅韌換來的慘勝,深深地烙在了昌平專區——這座正在急速蛻變為支撐國運的鋼鐵動脈——的筋骨之上!
軍演大會結束後,昌平專署機要室
陳朝陽脫下沾滿雪水的軍大衣,坐在辦公桌前,台燈映亮他疲憊卻異常清醒的臉。
他鋪開印有“華北局”抬頭的專用信箋,提筆蘸墨,開始書寫那份至關重要的演習總結報告。字跡蒼勁有力,力透紙背:
華北局並羅重文書記鈞鑒:
職部於一九五零年一月,組織代號“礪冰”之昌平專區全境聯合防衛演習業已結束,現將核心情況與檢討呈報如下:
一、演習概況:
1.我部動員專區四縣民兵兩萬餘人,昌平獨立團、各縣衛戍戰士正規軍四千五百人,模擬極端嚴寒(15℃至20℃)條件下抗擊強敵登陸、空襲及縱深突襲。
2.目標:檢驗專區戰備體係在極寒環境下的生存力、機動力、保障力與協同作戰能力。
3.過程:分“雪夜突襲”、“鋼鐵阻擊”、“絕地反擊”三階段,重點演練鐵路樞紐保衛、山地反空降、嚴寒地帶機動防禦與後勤保障、技術裝備抗寒性能等。
二、暴露問題:
1.裝備技術嚴重滯後:
主戰裝備“鐵騾子拖拉機”係列車輛,液壓及傳動油液在15℃以下大麵積凝固,導致關鍵搶修、運輸車輛趴窩率高達70%!
步兵武器(尤其機槍、步槍槍栓)凍結故障頻發,嚴重影響火力持續性。
生理鹽水輸液管,低溫脆裂問題突出,戰場救護麵臨致命瓶頸。
部分火炮(舊型號)炮架、車輛軸承等部件,因鋼材低溫冷脆性發生斷裂!
2.後勤保障體係脆弱混亂:
防寒物資(棉鞋、防凍膏)儲備不足,調撥嚴重失誤(如延慶急需棉鞋2000雙錯發沙河),導致非戰鬥凍傷減員達2137人,遠超戰鬥“傷亡”!
嚴寒下運輸效率低下,大車陷困,雪地機動手段缺乏。
熱食、熱水前送困難,加劇人員體力消耗與凍傷風險。
3.指揮協同存在脫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