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炮兵旅由原師炮兵團擴編:
&nm以上34個榴彈炮/加農炮營、一個155mm重炮營、
一個師屬高射炮兵團,集中指揮全部37高炮及高射機槍,實現區域防空與反裝甲任務靈活轉換)。
5.支援部隊:
師屬醫院、運輸團,整合繳獲車輛、特種分隊電子對抗、化學防護等。
全師擬編員約12,00015,000人。
其核心戰力並非坦克數量,而在於“炮兵、裝甲兵、步兵、高射炮兵”之有機合成與高度協同。
三、戰術價值與必要性:
1.未來戰局若陷入僵持,敵必深溝高壘、火網密布。
我擁有此師,可在關鍵地段集中裝甲突擊力量,在強大炮火,尤其是155重炮和,伴隨高炮平射毀工事支援下,
2.實施高速突破,撕開缺口,直插縱深,動搖敵整個防禦體係。
可憑借其機械化和裝甲防護,快速馳援戰線任何危急地段,以頑強防禦,坦克為支撐點,高炮組成反裝甲火網穩住陣腳,並能適時發起反擊。
3.集中使用的高炮群,可為師自身及附近友軍提供有效防空掩護,極大減少敵空襲造成的損失,確保部隊在晝間亦能保持一定機動和作戰能力。
4.一支成建製的、擁有相當數量坦克和重炮的裝甲部隊出現在戰場上,將對敵心理產生巨大衝擊,並迫使敵分散兵力,顧慮其漫長戰線可能遭到的裝甲突擊。
職部深知此事體大,或顯突兀。
然,戰場乃最嚴苛之檢驗場,敵之變化迫使我等必須思變圖強。
此非好高騖遠,實乃基於現有條件、為應對更為嚴峻挑戰之未雨綢繆。
若蒙首長批準,職部願親自主抓試點籌建工作,摸索經驗,以供全軍參考。
未來戰局,非唯勇氣可勝。
鋼鐵亦需鋼鐵摧。
我輩當以敵之利器,磨我之堅刃,以靈活之頭腦,駕馭鋼鐵之洪流。
如此,方能在即將到來的新階段鬥爭中,奪取更大勝利!
以上建議,是否妥當,懇請首長批示。
職陳朝陽
陳朝陽口述完最後一句,示意趙鵬立刻加密發出。
他走到倉庫外,望著外麵堆積如山的繳獲裝備和正在忙碌的戰士們,目光深邃。
這份方案,是他基於對曆史走向的模糊認知和對當前戰場現實的深刻理解,所能做出的最大膽、也是最符合邏輯的嘗試。
它避開了李奇微即將提出的“磁性戰術”這個未知詞彙,卻直指其核心弱點,缺乏應對快速機動突擊和近距離高效反裝甲手段。
誌司司令部,
昏黃的瓦斯燈下,煙霧繚繞。
司令員手裡拿著陳朝陽的電報,眉頭緊鎖,仔細研讀。
副司令員、參謀長等誌司領導圍在一旁,氣氛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