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尖在紙上劃過,沙沙聲響劃過。
他的字跡有力,一如他的為人。
“朝陽同誌如晤:”
“北平轉來的電報及誌司、兵團的報告,我已詳細閱過。
驚聞你於前線遇襲,王鋼同誌身負重傷,聞之實感震驚與後怕。
幸而你無恙,此乃不幸中之萬幸,亦是我軍之大幸。
然,此事之後果,思之仍令人脊背發寒,夜不能寐。”
接著,筆鋒一轉,切入核心錯誤,但語氣是分析而非單純斥責:
“你事後決定隱瞞不報,此事實屬大錯。
我知你心中所慮,恐動搖軍心,恐長敵之氣焰,恐影響南下作戰任務。
這些考慮,並非全無道理,但卻絕非你可以獨自隱瞞的理由!
此非獨斷,實為政治上的極大不成熟。
軍隊者,高度組織之集體,如此重大之事,豈容個人意氣用事?
情報之上報、分析、決策,自有其組織程序與紀律,此乃我軍戰鬥力之根基,豈可因私,即便是為公之‘私心’而廢公?
你想保護部隊士氣,然則,若你真有閃失,對於軍心士氣之打擊,豈非百倍千倍於此?此中輕重,你需深省!”
然後,他很快引向更深層次的教導,將個人錯誤與軍隊建設聯係起來:
“朝陽啊,你如今已非一衝陣之勇將,而是一師之主,未來或將承擔更重之責任。
肩上的擔子越重,就越要懂得依靠組織,遵守紀律,越要講政治、顧大局。
個人之勇武,可勝一戰;
然組織之強大、製度之完善,方可勝百戰,方可打造真正無敵之鐵軍。
此次教訓,望你刻骨銘心。”
之後,他開始傳達組織的決定和深意,語氣轉為引導和期許:
“軍委決定調你回國,赴軍事學院任職,此決定,我深以為然。
這並非是對你能力的否定,恰是對你最大價值的肯定與保護。
你的才華,不應消耗於前線之冷槍暗箭,而應傾注於為我軍培養千百個懂得現代戰爭之骨乾;
你的經驗,不應止於一人一師之得失,而應升華提煉,成為全軍共享之財富。
講堂之上,筆紙之間,同樣是至關重要的戰場,甚至是決定未來幾十年我軍命運的戰場。
此間意義之重大,絕不亞於你在前線指揮千軍萬馬。”
“你素來重視技術兵種,強調協同作戰,苦惱於後勤醫療之短板。
如今國內環境相對安定,又有學院之平台,正可讓你沉下心來,將這些思考係統化、理論化,融於教學,用於實踐。
希望你能將此次教訓,化為動力,在新的崗位上,為我軍之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紮紮實實地打下幾根樁子。
我在北平主持此項工作,你可將你的想法與全軍之規劃相結合。”
“王鋼同誌是真正的英雄,替我向他致以敬意,望他安心養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