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好刀,就要用在刀刃上;是好鋤頭,就要去開墾最肥沃的土地!”
“重文同誌說得對,不能隻看到一個昌平。
漢東省,就是我們下一塊要精耕細作的土地,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改造,也需要新的思路和猛將!”
他走回桌前,手指敲了敲那份報告:“中組部同誌的意見很中肯,
讓他擔任地方一把手肯定不合適,時間精力也顧不上。
但完全放手,又確實可惜。”
“我看,可以這樣決定:
一、批準陳朝陽同誌辭去昌平專區一切職務的請求。
他是個聰明人,懂得進退,我們也要成全他這份顧全大局之心。
二、朝陽同誌對昌平的發展思路很有價值,不能人走茶涼。
任命他擔任‘昌平專區發展顧問’,可以就昌平重大發展規劃提供書麵谘詢意見,保持一個聯係和溝通的渠道。”
“同時,他在工業建設方麵的專長必須繼續發揮。保留其‘華北行政委員會工業廳特彆技術顧問’職務”
三、最重要的,既然安排他去漢東省工作,那就必須給予與之匹配的職權和平台,讓他有足夠的舞台去實踐他的工業發展理念。
我提議:任命陳朝陽同誌為漢東省人民委員會委員、省工業廳廳長,並進入漢東省委常務委員會。
告訴他,不要滿足於修修補補,要給我拿出建設‘新昌平’的魄力和智慧來,全麵負責漢東省的工業建設,
尤其是重工業和軍工生產,重點抓好蘇南專區、蘇北專區、京州市等工業基礎較好地區的整合與升級!
把他報告裡寫的這些東西,一條一條,給我落到實處!
我要看到的是一個強大的漢東工業,而不是一張紙!”
命令擬訂,他進一步解釋:“這樣安排,有幾層好處:
第一,落實朝陽同誌去漢東的命令,工作地點在京州,與軍事學院不衝突。
第二,給了他一個省的工業主導權,舞台比一個昌平專區大得多,能充分施展他的抱負。
蘇南專區、蘇北專區、京州都是工業基礎較好或極具潛力的地區,正需要他這樣有想法、有魄力、懂技術的人去統籌規劃。
第三,進入省委常委,保證了他在省一級的決策話語權,便於協調資源,推動工作,不再是單純的業務乾部。
第四,與軍事學院的工作並不矛盾,反而可以相輔相成。
他可以在學院教授現代工業管理與軍事後勤、裝備保障的關係,同時又能將學院的理論研究成果和省內的工業生產能力相結合,探索‘產學研’結合的新路子,這對我軍現代化建設同樣至關重要。”
“這個方案好!”其他同誌紛紛表示讚同,“既充分使用了人才,又兼顧了各方關係,相信朝陽同誌也能理解並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