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上,全院首批學員總計758人,已按不同學製和要求,於1月8日全麵開課。
2.自1月8日開課以來,目前主要進行政治理論、文化補習及軍事基礎理論教學。
部分戰役戰術課程已初步展開,但亟需像您這樣擁有指揮現代化技術兵種實戰經驗的領導充實教學內容。
3.原教務部主任一職由教育長兼任,現由您主持日常工作。
目前,學院在高級速成科、基本科、速成科、情報科這四個基礎教學係之外,根據北平‘優先發展技術兵種’的指示及朝鮮戰場經驗,新設了炮兵係與裝甲兵係。
此新設兩係的籌建與初期教學工作,均由您直接建設負責,並向院黨委彙報。
至此,學院目前共計擁有六個主要教學係。
教務部下設教務、教材、軍械、後勤等職能科室,基本框架已然搭起。然而,”
許振邦稍作停頓,語氣轉為坦誠的彙報,“眼下絕大多數管理及教務人員,均從各野戰軍、軍區機關及原有舊軍校教員中抽調而來。他們忠誠可靠,經驗豐富,但……”
他似乎在斟酌用詞:“……但對如何組織實施現代化、合成化的軍事教育,普遍缺乏深入理解和係統經驗。
許多同誌的觀念,仍停留在‘步兵為主,其他兵種配屬’的階段,對技術兵種的獨立作戰價值、多兵種協同的指揮、以及與之匹配的後勤、通信保障體係,認知尚顯不足。
如何將框架變為真正高效運轉的現代化教學引擎,是部裡麵臨的首要挑戰。”
4.您的辦公室和住所在學院方麵均已安排妥當。
院長指示,請您先熟悉情況,並準備在近期為高級速成科和基本科講授關於‘技術兵種協同與戰場主動性’的專題課,同誌們都非常期待。”
彙報簡潔明了,充滿了軍事單位的效率。
陳朝陽仔細聽著,手指無意識地輕輕敲擊桌麵,規律的輕響是他高速思考時的外在表征。
“今天是12號,課程已在推進,但學院的那套現代化、體係化的軍事思想,卻遠未真正紮根。”他心下默念。
許振邦彙報的758這個數字,在他腦中回蕩。
“七百五十八人…”這個數字,對於一支正在邁向現代化的龐大軍隊而言,宛如杯水車薪。
他們是我軍未來的種子,沒錯!
但播種的速度和規模,都遠遠跟不上世界軍事變革的驚濤駭浪。
他目光掃過名單,他最深的憂慮浮現出來:這些百戰餘生的悍將,他們的思維能否真正扭轉?
是否多數人仍固守著“窮則戰術穿插,富則火力覆蓋”的樸素戰爭觀,將這視為永恒的真理,而非特定條件製約下的無奈之舉或初級形態?
他們能否理解,現代戰爭早已超越了單一場域的搏殺,而是一個環環相扣、生死相係的精密體係?
合成作戰,絕非步、炮、坦的簡單疊加,而是血脈神經般的深度融合與即時聯動;
後勤決勝,其意義遠不止於“糧草先行”,它是國家工業實力向戰場的最直接投射,是決定戰爭可持續性的命脈;
技術製勝,意味著裝備代差可能帶來的是非對稱的碾壓,一枚導彈或許能抹平一個英雄連隊的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