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卡穀地,黎駝東部,靠近敘駝的邊界地區,土地肥沃,氣候溫和,是黎駝主要的農業區。
早在公元前1400年,這裡就已經有人居住,而且,對這裡的條件非常滿意,把它稱為上帝之所,再然後,羅馬人入侵過這裡,法國殖民者占領過這裡,直至二戰之後,殖民者被驅逐,這裡的阿拉伯人才獲得了獨立自主。
不過,和平的曙光卻沒有灑向這片大地,幾次中東戰爭,這裡都是主戰場,而現在,大衛人借口駐英大使遇刺,再次開始大舉入侵!
所謂的遇刺,隻不過是一個借口,甚至還是自導自演的借口,畢竟,早在上一輪南大西洋戰爭的時候,大衛人就已經在集結部隊,做戰爭的準備了。
現在,兩伊還在打仗,阿拉伯世界四分五裂,埃駝和大衛人議和,可以說,大衛人這次出手,黎駝和敘駝,隻能是孤軍奮戰,得不到任何支援!
6月6日,臭名昭著的加利利和平行動,正式拉開帷幕,大衛的四個旅,兩萬人的先頭部隊,首先越過邊界,氣勢洶洶地衝向了黎駝南部地區。
大衛國,帕爾馬西姆空軍基地。
這個基地規模不大,甚至在停機坪上都看不到一架現代化的F15或者是F16戰機,而是造型特殊的小飛機。
機身細長,直意,機身後部,通過兩根縱梁和尾部的舵麵連接,這兩根縱梁之間,還能看到螺旋槳。
這是大衛人空軍裝備的主力,偵察兵無人機。
1973年,在贖罪日戰爭中,大衛人被打了當頭一棒,對於兩邊敵人的攻擊毫無防備,戰後他們總結經驗,必須得增強情報能力!
1975年,IAI公司就研發出來了偵察兵無人機,它能持續飛行五十小時,還能攜帶十千克的有效載荷,1981年,偵察兵無人機在黎駝南部舉行的馬拉鬆跑行動中,首次進行了作戰實驗和鑒定。
此時,地勤人員已經完成了維護保養工作,輕輕用手轉動螺旋槳,很快,發動機就被順利啟動,冒出一股股的藍煙之後,發動機穩定工作起來。
無人機操作手控製無人機,滑上跑道,飛向藍天。
偵察兵無人機的偵查行動,正式拉開了帷幕!
同時,另一大群地勤人員,正在維護另外一種無人機,這種無人機的個頭稍大,但是整體外形和偵察兵無人機類似,這就是塔迪蘭公司的猛犬無人機。他們緊張有序地給飛機加掛塑膠球,這些塑膠球到了天上,可以模擬出來戰鬥機的回波。
此時,無人機操作室裡,操作手看著麵前的屏幕,心情有些緊張,隻要這次偵查,貝卡穀地的防空部署和之前一樣,那他們就會把猛犬無人機放飛,同時,空軍大批的機群也會起飛,一舉摧毀布置在那裡的防空導彈陣地。
曾經給大衛之鷹帶來巨大威脅的薩姆6,必須得全部變成廢鐵!
屏幕上,無人機傳回的照片,顯示著它前進的方向,飛過了大衛國土,飛到了敘駝,然後……來到了貝卡穀地上空。
天空晴朗,遠處黎駝首都的戰火,讓這裡也顯得緊張起來,一個個導彈陣地上,看到了更多的守衛的士兵,不過……導彈陣地依舊和之前一樣!
一個,兩個,一共十個薩姆6導彈連,和之前一樣,三聯裝的導彈,傾斜向上,直指天空,仿佛隨時會飛上來一樣。
無人機操作員笑了,他拿起來電話,大聲地喊道:“166火鳥中隊報告,貝卡穀地和之前一樣,沒有任何變化,可以按照原定計劃行動!”
空軍司令部,一名名等待已久的將軍們,終於露出了笑容。
“好,太好了,立刻傳達命令,按照預定計劃行動,這次,我們要徹底摧毀敘駝的薩姆6導彈陣地!”
貝卡穀地,第336導彈連。
連長馬哈茂德嘴裡叼著一根煙,卻沒有去吸,而是抬頭看著晴朗的天空,目光複雜。
走路望著天,自然就看不到前麵的路,沒走了幾步,咣!
他一頭撞上了一輛導彈發射車。
導彈發射車前端,兩個傾斜車體上的蓋子已經被支了起來,發射排的排長看到這情況,手腳麻利地從裡麵跑了出來,趕緊扶起連長。
“連長,你說魷魚們什麼時候會過來?”
“不知道,應該是快了。”馬哈茂德捂著頭回答,嘴裡的煙也已經掉到了地上,他正在猶豫,要不要撿起來再抽兩口。
“嗯,咱們全連上下,都在盼著魷魚過來,到時候,咱們來一場立方體爆魷魚!”
薩姆6是北約起的名字,在老毛子的嘴裡,這種導彈係統叫做2K12,綽號立方體,在裝備這些導彈的部隊中,也是用立方體來稱呼自己的這款大殺器。
就在此時,另一個支撐起來蓋子裡麵的一名戰士,聽到了耳機裡的呼叫,大聲地喊道。
“報告連長,雷達車報告,發現大批空中目標!”
馬哈茂德臉色一變,三步並作兩步,跑回了雷達車,看著屏幕上那密密麻麻的亮點,隻感覺到頭皮發麻。
這是來了多少飛機?
“連長,開火嗎?”
馬哈茂德沒有立刻回答,腦子裡正在天人交戰。
上次去開會,上級就已經說過,大衛人的第一波進攻,很可能是無人機,不要上當,不能輕易打開目標照射雷達,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現在,他該怎麼選擇?
如果來的是無人機,那他們當然不能開機,否則就會暴露自己裝備的電磁信號特征,但是,如果來的是真的呢?
“目標距離我們還有二十公裡!”
“十五公裡!”
終於,馬哈茂德頂不住壓力了。
“打開目標照射雷達,發射導彈!”
“是!”
1S91目標照射雷達迅速啟動,雷達波充斥天空,瞬間,在天空中盤旋的偵察兵無人機,就收到了強烈的電磁波信號。
後方,帕爾馬西姆空軍基地。
“已經獲得對方薩姆6導彈目標照射雷達參數!分彆如下,一號目標,頻率……”
埃其翁空軍基地。
這是地勤人員最忙碌的時刻,他們站在鬼怪戰機的機翼下麵,抬著頭,快速地將一旁手推車上,十八種導引頭的一種,安裝到了和麻雀導彈類似的彈體上。
這自然就是專門攻擊雷達的反輻射導彈,百舌鳥。
冷戰期間,美國佬就開始研製烏鴉星座和百舌鳥兩種機載反輻射導彈,其中烏鴉星座中途放棄,隻有百舌鳥導彈成功研發了出來,而且還投入到了越南戰場上。
它使用的彈體,本來就是麻雀3,所以外觀和麻雀導彈幾乎一模一樣,最關鍵的訣竅,是在導引頭上的。
按照當時的技術水平,隻能使用最簡單的被動直檢式比輻單脈衝技術,簡單來說,彈頭上擁有一個等角四臂平麵螺旋天線,天線尺寸正好是目標雷達波長的四分之一。
這個四臂天線接收的信號,形成了上下左右四個波束,相互正交,和導彈舵麵形成了四十五度角,在飛向目標的過程中,導彈隻要偏離軸線,就會在其中一個天線上形成了直流誤差信號,經過電路變換之後,形成舵機控製信號,讓舵機控製導彈飛向目標。
聽上去很簡單,屬於模擬電路技術,好像沒有任何的智能化,但是在這個時代,空空導彈大部分也都是模擬電路的,全數字電路,也隻有東方在用。
這種導彈實現了攻擊敵人雷達的任務,但是缺陷也不少,比如說,它隻能迎著雷達飛,因為需要雷達的信號來引導,所以在越戰中,經驗豐富的雷達手會通過突然關機等方式讓這種導彈撲空。
對此,美國佬的改進方案就是增加慣性引導裝置,隻要認準了目標,哪怕目標關機,也會根據慣性繼續飛向目標。
另一個缺點,就是導引頭覆蓋的頻率波段太窄,而且這還是物理上的區彆,天線尺寸是固定的,所以,為了應對不同頻段的雷達,就得有不同的導引頭,然後……在出擊前,確定目標雷達的具體頻率,然後選擇合適的導引頭。
等等,薩姆6導彈的數據,難道不能提前知道嗎?
搜索雷達是一直開機的,可以得到這種搜索雷達的信號,但是,目標照射雷達,那是打仗的時候才開機的,而且,為了保密起見,老毛子研製的裝備,都是有幾個頻率段可以自由選擇的,平時用一個,戰時換一個。甚至,不同的導彈連,也可以用不一樣的頻率,彼此之間也不會串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