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法歸墟第三章微光聚落與墨家殘卷
【反衝步】的移動方式笨拙而低效,如同孩童蹣跚學步。每一次“噴射”,都需要陳觀集中精神,在體內構建臨時的“力場通道”,將萬法源體轉化出的微弱活性精準導向腳底或手掌。這個過程對意識的消耗巨大,且移動距離有限,往往前行數十米,就不得不停下來休息,感知並收集沿途的規則碎片,補充“燃料”。
但就是這笨拙的步伐,讓他得以在這片死寂的廢墟上,留下屬於自己的足跡。
大地荒涼,視野所及皆是破敗。他曾路過一座傾倒的巨塔,塔身布滿孔洞,依稀可見玄奧紋路,但內部隻有凝固的黑暗與濃烈的“寂滅”規則,讓源體種子都發出警告的震顫,他隻能繞行。他也曾跨越一條乾涸的河床,河床底部的淤泥中,殘留著強大的“侵蝕”與“流動”規則碎片,對他完善【反衝步】的“流體力學”部分頗有啟發。
時間感徹底模糊,或許過去了幾天,或許隻是幾個時辰。那遠方的微光,在鉛灰色天幕下時隱時現,如同風中的殘燭,卻始終指引著方向。
隨著不斷靠近,陳觀漸漸察覺出異常。那光芒並非單一光源,而是由許多極其微弱的光點彙聚而成,如同夏夜的螢火蟲,共同撐起一小片相對明亮的區域。並且,空氣中開始出現極其稀薄的、有彆於純粹死寂的能量波動,雖然同樣衰敗,卻隱隱帶著一絲……秩序感?
終於,在翻過一座由扭曲金屬和晶石殘骸堆積成的“山嶺”後,眼前的景象讓他停了下來,意識中充滿震撼。
那是一個……聚落?
坐落在一片相對平坦的窪地中,規模不大,約莫隻能容納百餘人。聚落外圍,並非堅固的城牆,而是由無數殘破的、大小不一的法器碎片、斷裂的兵刃、甚至巨大的骨骸,以一種看似雜亂、實則隱含某種規律的方式堆砌而成的“屏障”。這些材料本身早已靈性儘失,但它們的排列組合,卻隱隱構成一個殘缺的、不斷汲取著周圍墟壤中稀薄規則碎片來維持運轉的“場”。這個“場”極其微弱,勉強將外界更濃鬱的腐朽氣息隔絕開少許,形成了內部那片相對“明亮”的空間。
聚落內部,是幾十座低矮的、用各種廢墟材料拚湊而成的棚屋。棚屋之間,有微弱的光點在緩慢移動——那是一個個身影!
活著的……人?
陳觀伏在山嶺的陰影處,仔細觀察。那些身影大多佝僂著背,穿著破爛的、勉強蔽體的衣物,行動遲緩,如同行屍走肉。他們身上散發出的生命氣息微弱至極,與這片天地的死寂幾乎融為一體。但他們的確還“活著”,並且在活動!有的在屏障內小心地挖掘著什麼,有的則在修補那簡陋的棚屋。
而在聚落中央,有一小堆燃燒著的、散發著蒼白火焰的“篝火”。那火焰毫無溫度,反而散發著寒意,但它卻是這片區域最主要的光源,也是那種微弱秩序感的源頭。火焰上方,懸浮著幾塊不斷旋轉的、刻滿符文的骨片,似乎在維持著某種平衡。
幸存者基地?
陳觀心中波瀾起伏。在這萬物歸墟的終點,竟然還有文明的火種在掙紮求存?他們靠什麼活下去?那蒼白的火焰又是什麼?
他沒有貿然靠近。在完全不了解情況的前提下,暴露自己風險太大。這具身體的怪異模樣,以及萬法源體的存在,都可能引來不必要的麻煩。
他決定先在聚落外圍觀察,尋找機會。
他繞著聚落外圍的屏障移動,尋找規則的薄弱點或入口。同時,源體種子全力運轉,感知著聚落內部散逸出的信息。
他“聽”到了極其微弱的、斷斷續續的精神交流碎片,充滿了麻木、疲憊與絕望:
“……‘淨火’又弱了……快撐不住了……”
“……東邊……‘噬骸獸’的活動痕跡……得去處理……”
“……‘長老’的傷……唉……”
“……墨家……機關術……殘卷……還是解讀不了……”
墨家?機關術?陳觀心中一動。這是他所知的華夏古代學派名稱。在這個仙神存在的世界,也有類似的傳承?而且似乎在此地還有殘留?
就在這時,他的“洞察”感知到,在聚落屏障外不遠處,一個相對隱蔽的廢墟凹坑內,傳來一陣微弱的能量波動,伴隨著幾聲壓抑的咳嗽和物體翻動的聲音。
有人出來了?
陳觀悄然靠近,隱藏在一塊巨大的金屬殘骸後。隻見凹坑中,一個瘦骨嶙峋、披著破爛鬥篷的老者,正跪在地上,小心翼翼地用一把骨刀挖掘著什麼。他麵前的地麵上,半埋著一具相對完整的骸骨,骸骨的手指上,戴著一枚黯淡的指環,老者似乎想取下它。
老者的動作突然一頓,猛地抬頭,渾濁的眼睛警惕地掃視四周,最後定格在陳青藏身的金屬殘骸方向!
“誰?!”老者的聲音沙啞乾澀,如同砂紙摩擦。
被發現了?陳觀心中一驚。這老者的靈覺如此敏銳?他自認隱匿得極好,氣息也與環境幾乎融合。
他猶豫著是否要現身。老者雖然虛弱,但敢獨自離開聚落屏障,恐怕有些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