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將聚焦於荀老夫子對陳觀的“打磨”,以及他們開始著手應對迫在眉睫的危機。
第七章:薪火相傳
荀老夫子的茅屋內部,出乎意料的簡樸,卻處處透著玄機。四壁並非土石,而是由無數光滑如鏡的黑色竹簡壘成,隱隱構成一種奇特的陣勢,將外界的一切紛擾隔絕。屋內除一榻、一桌、一燈外,最顯眼的便是靠牆擺放的一個巨大書架,上麵陳列的並非紙質或竹簡書籍,而是一枚枚顏色、形狀各異的玉簡,散發著溫潤的光澤。
“坐。”荀老夫子指向一個蒲團,自己則在桌後坐下,目光如電,掃過陳觀全身,“你之前催動源力,誦《道德經》真言退敵,看似取巧,實則凶險。猶如稚子舞大錘,未傷敵,先傷己。”
陳觀依言坐下,聞言心中一凜:“請先生指點。”
“指點?”荀老夫子哼了一聲,“你可知‘知識道境’四重,你如今在何處?”
陳觀回想之前感受,不確定地道:“晚輩似乎……已略略超出‘誦念’,觸及‘明理’之境?”他能理解經文,並初步應用了。
“觸及?”荀老夫子搖頭,“你不過是仗著萬法源體的本能,蠻乾罷了。‘明理’之境,重在‘理’字。非是理解字麵意思,而是要明其運行之‘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你誦‘道可道’,可知其為何能克製魔氣?可知其調動的是天地間何種法則碎片?”
陳觀怔住,他當時情急之下,心與理合,自然而然施展出來,哪裡想過這般深入。
“不明其理,便如盲人馭馬,方向難控,消耗尤巨。你之前是否感到心神幾近枯竭?”荀老夫子點出關鍵。
陳觀點頭稱是。
“這便是了。”荀老夫子語氣稍緩,“萬法源體雖能源源不斷從天地間、從知識中汲取源力,但你的心神、你的‘理解’,才是駕馭這力量的韁繩。心神不足,源力再強,也是無根之木。”
他伸手淩空一抓,一枚散發著溫和白光、刻有《大學》經文的玉簡從書架上飛入他手中。“儒家之道,首重‘修身’,修身之要,在於‘正心’、‘誠意’、‘格物致知’。你的當務之急,非是追求更強的力量,而是‘格’你已知之‘物’,‘致’其深層次之‘知’,穩固心神,夯實根基。”
說著,他將玉簡遞向陳觀:“屏息凝神,以你源體感知,勿用眼觀,勿用耳聽,試著去‘讀’這玉簡中之‘理’。”
陳觀依言閉目,將心神沉入體內那點知識星辰,然後緩緩延伸向那枚玉簡。起初一片混沌,但很快,他“看”到了不再是文字,而是無數細小的、由光芒構成的圖案、軌跡、以及一種中正平和、充滿生機的“意蘊”。它們交織在一起,構成了《大學》所闡述的“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的內在邏輯鏈條,仿佛一幅浩瀚的精神圖譜。
這種感知,比單純閱讀文字深刻百倍!他仿佛直接觸摸到了著書者想要傳遞的“道理”本身。
“感受到了嗎?”荀老夫子的聲音直接在陳觀心間響起,“這才是‘明理’。不是記住文字,而是理解其內在的‘結構’與‘韻律’。當你對一種‘理’的理解達到一定程度,無需誦念全文,心念一動,便可引動相應的法則之力。譬如……”
荀老夫子並指如筆,在空中隨意一劃。沒有誦經,沒有光華,但陳觀清晰地感覺到,屋內原本平靜的天地能量,隨著他這一劃,自然而然地排列成一種“止”的態勢,空氣中微塵的飄落都瞬間凝滯了刹那。
“此為《大學》‘知止而後有定’之理的初步運用。言出法隨,乃是下乘。心念動而法理隨,方是正途。”
陳觀心中震撼無比,仿佛推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他之前的使用,果然隻是粗淺的蠻力。
“多謝先生教誨!”陳觀由衷拜謝。
“時間緊迫,魔蹤已近,沒工夫讓你慢慢體悟了。”荀老夫子神色一肅,“你既已初窺門徑,老夫便以這《儒門養氣篇》為你穩固心神,拓寬識海。能吸收多少,看你造化。”
說罷,荀老夫子一掌輕輕按在陳觀頭頂。一股精純浩大、溫和醇厚的浩然之氣,如暖流般湧入陳觀體內。這氣息並非強行灌注功力,而是帶著無數關於“養氣”、“存神”、“誠意”、“正心”的微言大義,直接融入陳觀的心神與那點知識星辰。
陳觀隻覺得腦海“轟”的一聲,仿佛某種桎梏被打破,意識無限延伸,對周身世界的感知變得前所未有的清晰。體內那點星辰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壯大、凝實,並且緩緩旋轉起來,自行汲取著山穀中稀薄卻精純的天地能量。之前消耗的心神迅速恢複,甚至遠超從前。
這個過程持續了約莫一炷香的時間。當荀老夫子收掌時,陳觀睜開眼,隻覺神清氣明,目光所及,似乎能看到空氣中能量流動的細微軌跡。他的“知識道境”,在荀老夫子的幫助下,真正穩固在了“明理”初期,心神之力大漲。
“感覺如何?”荀老夫子氣息平穩,仿佛隻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晚輩感覺……脫胎換骨。”陳觀難掩激動。
“莫要得意。不過是幫你打了根基,路還要你自己走。”荀老夫子走向窗邊,望向山穀外隱約傳來的騷動氣息,“魔崽子們,鼻子倒是挺靈。你在此地覺醒,又得我氣息滋養,他們怕是已經鎖定了這片山穀。”
他轉身,目光灼灼地看著陳觀:“穩固心神是第一步。第二步,需讓你這‘靶子’,真正具備‘反擊’之力。你可知,為何魔道對你如此忌憚?”
陳觀搖頭。
“因為你的‘萬法源體’,天生便能調和、甚至駕馭不同體係的力量。魔氣蝕法,本質也是一種極端的‘法則’。而你的力量,是更高維度的‘理’,足以解析、中和甚至逆轉它!”荀老夫子語出驚人,“現在,我便傳你一道運用之法,乃是我結合儒門精義與陣道所創,名曰——‘薪火相傳’!”
【第七章小結】
本章深入展開了“知識道境”的修煉體係,通過荀老夫子的教導,明確了“明理”境界的真正含義和修煉方向,將主角的力量運用從“本能蠻乾”引向“理解駕馭”的正軌。荀老夫子傳授的《儒門養氣篇》和“薪火相傳”之術,既是提升實力,也是為後續戰鬥和更大格局(調和萬法)埋下伏筆。章節結尾魔蹤逼近,將理論教學與外部危機結合,保持了故事的緊張感。接下來,一場圍繞山穀的攻防戰即將爆發,陳觀將首次嘗試運用新領悟的力量進行“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