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母心說這可不算個好榜樣。
興許是被人兩句話捅破,群裡的消息就停在了這裡,後麵壯壯姥姥再也沒說話。
溫母關掉消息界麵,興致勃勃開始算賬。
這一算賬,今天的收入就很可觀了。
煲仔飯因為溫梵不再做,後廚就隻有溫父一個人在忙,因此雖然價格上漲,但是也隻賣出去十份。
而溫梵做的兩個澆頭,晚上七點左右就全部賣光。
算上店裡和外賣,一共賣了八百多塊!
溫母一算賬,就覺得溫梵說的對,煲仔飯不劃算了。
溫梵提前炒好澆頭的蓋澆麵蓋澆飯,其實翻台率還更快一點。
“不然煲仔飯就算了吧。”
人家專門做煲仔飯的店,後廚都至少是十個八個灶頭,那種灶頭需要特製,光是為了這一樣,去把灶頭改了根本不劃算。
而現在的三個灶頭,一個灶頭要空出來給溫梵用,另外兩個就算是時刻不停歇,一天也就隻能買出去幾十份。
溫父累的肉疼,可還是咬咬牙:“留著吧。”
他想,妻子現在已經擔負起店裡很多。
昨晚上夫妻兩個睡得晚,妻子喃喃自語說自己沒文化,到城裡來這麼些年也沒做出什麼大成就。
“現在女兒有這個天賦,咱們也該考慮考慮怎麼不拖孩子的後腿。”
溫梵雖然表現出在廚藝上的先知先覺,但孩子也很用功讀書。溫母不想讓女兒成為隻為家裡付出的那個。
他們兩口子,總要讓孩子沒有後顧之憂的做出未來的選擇。
溫母的話讓溫父想了一晚上。
他想,自己彆的不說,就有一點強勁。曾經在村裡跟著大師傅學廚,那大師傅一開始收了十幾個孩子,後來七七八八的都走完了。
沒彆的,隻因為這師傅藏私。
入門七八年,師傅做的最多的,就是讓他切黃瓜,蓑衣黃瓜咬錯交橫,溫父現在閉著眼睛都能切出一條完美的黃瓜。
他這份傻強勁,讓他成為了師傅唯一一個學出來後進了城開小飯館的徒弟。
溫父看著趴在妻子肩頭的女兒,心想,自己隻要把煲仔飯學到爐火純青,後麵哪怕女兒去讀大學了上班了,他也照樣可以養起一家人!
到時候他就隻開一家煲仔飯店。
溫母無奈,隨丈夫去了。
……
翌日,溫母依舊早早起床。
她覺得昨天發那一次名片還不夠,她今天還要去發。不過這次她可謂下本,昨天下班時間早,她緊急去打印店找人做了一百把簡易扇子。
扇子上依舊印著那幾句話,除此之外還加上了店裡的門頭和後廚照片,另外多了一份群二維碼。
溫母:“這樣我就不用挨個加聯係方式了,隻要人都進群,每天在群裡報數就好了。”
溫母現在滿腦子都是這些事,生平第一次,她主動承擔起了一個……項目?
對,溫母雖然覺得不好意思,但她覺得隻有項目這個詞最能形容她的想法。
她隨身帶著一個本子,時刻想著怎麼才能更優化一點。
今年夏天她可以做小飯桌,那明年後年是不是也可以?
圖書館可以送餐上門,補習班興趣班可不可以?
溫母激動萬分,乾勁十足。
溫父和她一個比一個起得早,兩個人不約而同讓溫梵多睡一會兒。
溫梵這邊也開始了自己的漫漫學習路,她按照昨天吳娜的意見,不熟練的在手機上找到了一個視頻網站。
吳娜告訴她,網上是有老師免費發視頻講課的。
溫梵找到了一個數學老師錄製的初中課程,打開之後,她開始照著課程一點點學習做題。
看到時間差不多,溫梵就去到店裡。
係上圍裙,溫梵利索的開始煮雞肉,炸花生,茄子掛糊,雞蛋打散……
隻見包裹著薄薄澱粉的茄子在油鍋裡翻個個,很快變成了誘人的金黃色,撈出控油之後再複炸,茄子變得硬挺焦黃。碗中放入白醋白糖生抽耗油,加水攪拌均勻,鍋底放入蔥蒜乾辣椒翻炒,料汁倒入鍋裡,翻炒均勻直到變得濃稠。
溫梵看準時機把炸好的茄子放進去攪拌,關火之前撒一把白芝麻。
香噴噴的酥脆酸甜脆皮茄子就做好了。
每當溫梵做菜,溫父都會認認真真在旁邊觀看。
他也學溫母隨身帶著一個本子,記不住的地方隨時掏出來記。他有不會的也不問,因為女兒的回答往往都是那麼簡單粗暴。
“感覺這樣放好吃。”
溫父也沒辦法,廚藝一道就是這樣,他的師傅也是如此,曾經不過是跟著老地主家做了兩三年的菜,也沒有人教,全靠自己領悟。
溫梵很快做好了飯菜,午餐又開始上人了。
溫母抽不開身,在外賣平台上叫了一個跑腿送餐。
“都送到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