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夫納什看了眼手機,東部時間上午11:15分,距離晚上和金州勇士的比賽開始還有8個多小時,而距離長島籃網和蜂群隊的比賽結束,已經過去了10分鐘。他坐在靠背椅上伸了個懶腰,讓混亂的腦子稍稍清空一下。
作為球隊主教練,昨天晚上和今天上午,他在房間裡為接下來連續的客場比賽做賽前準備,並抽空開了兩個短會。他從沒有花那麼多時間坐在筆記本電腦屏幕前看那樣多的比賽錄像和數據分析表,信息技術的發展為獲取資料提供了便利,但也為信息的提取和篩選帶來巨大的麻煩。
信息實在是太多了,不論是數量還是種類,已經多到了龐雜的地步。
納什起身給自己衝泡了一杯黑咖啡,他需要咖啡因提一提神。球員時期,納什從不喝咖啡因飲料,他的飲食極為健康和克製。無麩質的麥片,杏仁,西藍花,雞胸肉,魚肉,水果沙拉還有糙米飯是他飲食菜單中的常客。這一習慣他保持到了現在,並每天保持固定量的運動,所以雖然已47歲,他依舊有著運動員時期的良好身材,甚至更瘦。
從這點可以看出,納什的性格中有著極為固執、偏狹的一麵,否則一個人很難對飲食、身材規律克製到這種地步。即便是以偏執著稱的科比布萊恩特,退役後也有一段時間的發福,納什卻完全沒有。隻是納什日常生活中的謙遜、溫和,以及風度翩翩的形象讓很多人忽略了這一點。
咖啡的苦味在口腔中化開,這種少有的刺激讓納什能從混亂中稍稍擺脫出來。混亂,令人苦惱的混亂。太多的信息、想法呈現在他麵前,他力圖像當年打球時那樣,發現一個好的機會,用他精確無誤的手法將球傳到那裡,把機會轉化成為得分,一切就明了了。
當初西恩馬克斯找到他擔任籃網主教練時,納什就是這麼想的,馬克斯也是這麼想的,老板蔡崇信也是這麼想的,包括籃網的球員,助理教練,還有布魯克林的球迷們,都是這麼想的。
畢竟他的球員生涯那樣輝煌,他在球場上作為指揮官是那樣的威風八麵。兩屆MVP,引領後來籃球潮流的小球快攻打法,震撼聯盟的20042005賽季鳳凰城太陽,這些都是加諸在他身上的光環,他值得這些光環,但這些光環對他的執教毫無用處。主教練的工作也和控球後衛截然不同,起碼在納什看來,差的太多了。
又喝了一口咖啡,納什想起了2004年夏天剛回菲尼克斯時的情形,可能人在迷茫和困惑時,就容易想到以前美好的事。
馬克庫班因為擔心納什的傷病和年齡,並聽信數據分析師“高薪簽約30歲以上球員回報很低”的報告,隻願意給他4年4800萬美元的合約。而太陽派了一個12人組成的招募團隊,帶著5年6000萬美元的合約來到達拉斯,希望接納什回家,回到1996年選中他進入NBA的地方。
麵對這樣的條件,納什的選擇就很明確了,回菲尼克斯。他依舊記得第一堂訓練課,在亞利桑那州的小城弗拉格斯塔夫,1986年起太陽隊就在那裡訓練,1996年當然也是,到處都充滿著舊時光的氣息。
那時候太陽負責訓練的教練組成員隻有10個人,主教練,三個助理教練,三個體能教練,兩個球員和一個設備經理。錄像分析師由助理教練兼任,醫療團隊由卡特醫生的醫療中心負責。整個管理層核心員工大概20人左右。
更少的人意味著更緊密的關係,大家可以很親密,很容易成為朋友。互相之間有很多私下接觸的機會,有些人身兼數職,他的工作時刻與你相連,想疏離都不行。在納什看來,這是真正的團隊,屬於老派籃球人的集體理念,以情感為紐帶。
他猶記得某個夏天,他和兩個朋友,還有幾個隊友在訓練之餘找地方喝一杯。當時他回到了達拉斯,決定找街上的酒吧,每個酒吧隻喝一杯啤酒,然後跑向下一個酒吧再喝一杯,直到穿越整座城市。
納什衝在了最前麵,第一個穿過了達拉斯,每到一個酒吧喝完一杯酒,他就發短信通知朋友,他在XX酒吧喝完一杯,你們快來。其中最遠的兩家酒吧他跑了10公裡,他讓喝酒成為了一次訓練,也給朋友、隊友留下了深刻印象,加深了之間的友誼。
來籃網之前,納什抱著同樣的想法,希望和團隊的每個成員,每個球員成為朋友。私下有很多時間相處,能心貼心的交流想法,為了最終目標而奮鬥。不過在真正接觸到他要管理的團隊後,這種想法就消失了。
籃網整個教練組目前為止一共有31人,一個主教練,八個助理教練,五個球探,五個體能教練,一個運動教練,一個運動表現教練,一個投籃教練,一個運動科學總監,一個運動醫學主任,三個錄像分析員,一個分析總監,一個設備經理,兩個球員發展協調員。
教練組成員的總數是球員大名單總數的兩倍,這還不包括一些訓練師,實習生,醫療團隊,以及各種臨時工。整個管理層核心員工數達到55人,算上非核心人員,有接近兩百人。
雖然在金州勇士兼職顧問時,納什已經知道現在NBA球隊教練組、管理層人數已經出現了大膨脹,但那會兒他畢竟是兼職,不是核心成員,拿到總冠軍也隻能偷偷摸一摸獎杯,對如何管理這樣龐大的團隊沒有直觀感受。
現在不同,他是主教練,是教練團隊的核心人物,處在正中心,一切都在圍繞著他,一切都在朝向著他。他沒有機會和球員出去喝一杯,沒有時間坐下好好聊一聊,因為要管的人,處理的事太多。尤其是詹姆斯哈登的交易完成後,從內到外,鋪天蓋地的壓力和信息傳來。
納什悲哀地意識到,在球場下,他再無法像球員時期那樣,成為一個受人尊敬愛戴的社團大哥,而是成為一個忙忙碌碌,不停發號施令的辦公室主管。因為角色不同了,時代也不同了。
而在熟悉的球場上,情況要更糟一些。做球員時,當他傳出一個好球,隊友會直接得分,給予簡單明了的反饋,他做對了。
可是在主教練位置,當他做出一個決定時,不會有即時的反饋,他需要等待。有時候以為錯了,但效果還不錯。有時候覺得挺好,可沒什麼結果。有時候正確不代表勝利,球隊的化學反應令人捉摸不透。
而且數據分析總是告訴他,“情況不是你想的那樣”,“事實和你的直覺有偏差”,“根據大數據樣本,我們應該這麼做……”作為曾經的超級巨星,他賴以生存的直覺和經驗也在被顛覆。
對於主教練而言,這種無法掌控感其實是常態,可作為球員時,納什是那個掌控一切的人,這種失控感令他苦惱。難怪總說,優秀的球員難以成為優秀的教練,有人說因為好的球員無法理解普通球員的想法。
恐怕這隻是原因之一,還有角色身份的落差感,對比賽的掌控感缺失,以及這個時代變得太快,優秀的球員更容易沉溺在獲得成功的時空裡,而對於新時代的變化難以適應。
一杯咖啡已經見底,這時,筆記本上彈出一則新聞報道,和籃網有關:《凱裡歐文告訴詹姆斯哈登,“你是控球後衛,我要打得分後衛”,布魯克林籃網隊確定了球隊角色》
是ESPN的報道,他們在昨天球隊的適應訓練中,對籃網球員進行了簡單的交談和采訪,記者肯定詢問了隊內球權分配的問題,這是哈登被交易到籃網後,外界最關心,也最容易引發質疑的問題。
三個人,球到底夠不夠分?這也是納什一直在思考的問題。這篇報道一下將納什拉回到現實,他點開文章看了一眼,歐文明確說他可以打得分後衛,哈登來打控球後衛。來到籃網後,哈登的場均助攻是11次,的確是非常優秀的控球後衛數據。而歐文身上的得分屬性,確實比他的組織屬性要強的多。
對於這點,納什沒有疑義,歐文、哈登、杜蘭特三人目前為止關係是很好的。歐文和杜蘭特商量好一起來籃網打球,而哈登和杜蘭特的關係自不必說。作為主教練,納什在公開場合當然全力支持和誇讚三名球員,他們的賽場表現的確沒話說,是聯盟最好的一批球員。
私下裡,當納什意識到自己無法和每個人成為兄弟、朋友時,他試圖和球隊最重要的三個人建立緊密的私人關係,但並沒有什麼進展。不知道是因為年齡,又或者價值觀念的問題,納什能感覺到和他們之間存在著隔閡,這種隔閡導致他們難以真正的交心。
納什認為自己無法真正理解這一代球員。像凱裡歐文,他在騎士得到了冠軍,卻突然尋求交易去凱爾特人,然後在凱爾特人又待不下去選擇來到籃網。以及來到籃網後又無緣無故因為家庭原因缺席比賽和訓練,這一係列的行為令納什這樣的老派球員難以理解,他不明白歐文心裡到底在想什麼。
凱文杜蘭特是個相對純粹的人,但他在2016年選擇加盟勇士的行為讓他背負大量罵聲。在圓了冠軍夢後他又離開金州來到了布魯克林,放棄了那個可以建立王朝的超級團隊。納什能理解他想證明自己,可如果是那樣2016年你又何必去勇士?
詹姆斯哈登來到籃網後,很多人議論他和納什之間的聯係,他們都在德安東尼的手下獲得過新生,在控球後衛的位置上打出了震撼聯盟的表現,納什也欣賞哈登在傳球上的才華。但作為曾經火箭的頭號球星,哈登在季後賽中時常流露出的軟弱飽受詬病,以及在這次火箭和籃網的交易中,他的行為表現讓一切看起來像個鬨劇。
納什無論是離開小牛,還是離開太陽加盟湖人,都和前東家保持著極好的關係。庫班為放走納什感到後悔,而太陽則祝福納什可以在湖人拿到總冠軍。哈登在火箭得到了除總冠軍之外的一切,但他像個被寵壞的孩子,接連搞砸了和霍華德、保羅的關係,最終和火箭也鬨掰了。
在納什看來,他們像孩子一樣,自我,任性,脾氣說來就來。個人生活上也是,他們三個都接近30歲,竟都沒有結婚,甚至沒有一個穩定的伴侶。當你想坐下和他們聊聊家庭、孩子、責任時,會猛然發現無從聊起,他們對這些根本沒興趣。
當然,他們三人的籃球才華都無可否認,當他們同時在場時,球隊的進攻火力強大到難以置信。在這個以進攻為主,火力溢出無上限的時代,他們三人可以光憑進攻就殺死聯盟大部分對手。
可是能靠進攻殺死大部分對手,不代表能獲得總冠軍,因為菲尼克斯太陽曾經也是如此,而他們總是離冠軍一步之遙。納什認為籃網還缺少些什麼,不僅是高度,還有一種精神,一種力量,一種冠軍必須的東西。但納什自己也想不清,因為他沒有拿過冠軍。
不知道為什麼,納什腦海中想起李維。昨晚他看了麥卡利恩發來的視頻郵件,大量的數據和切片。說實話,納什看完沒有太深的感觸,因為對於防守他真的不太懂。他要是懂,球員時期就不會防守那麼差了。不過這個維克托在進攻端,同樣有點東西,他很從容冷靜,機會把握不錯,傳球手法差了點。
隻是從德安東尼到烏度卡,還有其他助理教練都說他的防守很不錯,烏度卡甚至說他開掛了。開掛?什麼意思?遊戲嗎?雖然納什曾經為EASPORTS和《FIFA11》拍攝過視頻廣告,但他本人對遊戲的興趣並不大。這也是上一代球員和這一代的區彆,現在年輕球員幾乎各個都打電子遊戲。
納什本想把考察和招募的事交給在迪士尼出差的球探組,還有總經理西恩馬克斯,他不想多管。可是想到眾人的態度和看法,納什認為或許自己該積極參與進去,尤其涉及到防守問題。在當下的籃網,太多的人發聲,太多人有意見,納什覺得球隊快要沒有自己的聲音了。
他希望一切按照規章、流程來,問題是籃網就是這麼個環境,蔡老板給很多人足夠的權限與自由。納什和蔡老板的關係很好,他了解蔡老板的行事風格,東方式的外柔而內剛。在迎接納什而炒掉前任主教練肯尼阿特金森後,其餘人幾乎一動未動,沒有進行任何清洗,所以籃網教練組才如此臃腫龐大。
想明白這點,納什決定考察李維的事,由自己親自來,便給比賽中的李維發了條短信。他看完了長島籃網和蜂群的比賽全過程,確實打得很好,但防守他還是看不太懂,怎麼就能搶斷,蓋帽了呢?還有如果李維來,球隊要裁掉誰呢?羅伯特森?凱文杜蘭特會同意嗎?
手機響了,納什看了一眼,是李維的電話。
“嗨,維克托,我是史蒂夫納什。”
“我是維克托,抱歉,我在比賽後回到酒店房間,才抽空給你打電話。”
“沒關係…”
兩人在電話裡簡單聊了聊,其實納什沒想好該考察李維什麼,所以他就隨便扯了幾個話題。而李維語氣很平靜,不卑不亢,有條有理地回答納什提出的一些問題。雙方沒有語言上的交鋒,沒有開玩笑、抖機靈,沒有像電影一樣抖摟金句、打機鋒,隻是很平常、樸實的對話。
“園區的夥食怎麼樣?”
“味道還可以,分量很足,就是稍微單調了一些。”
“居住條件一定不錯吧?”
“很好,遊艇俱樂部,很舒服。天氣也很棒,陽光燦爛。”
“嗯…維克托,我問你一個問題,如果你能來籃網,你認為自己能給球隊帶來的最大貢獻是什麼?”
在一通閒扯後,納什問出了一個關鍵問題。其實這是個很無聊的問題,球員是你想簽的,他能帶來什麼你自己不知道麼?還要問球員自己?但納什還是想問,他想感受一下這個球員的自我認知和精神力。
大部分球員會泛泛而談,或者吹大牛,說自己能給球隊帶來總冠軍,雖然這麼說沒錯,但未免太官樣了。至於他要說什麼“我是來學習的”,那你可以趁早走人了,這裡不是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