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三文錢一個,饅頭一文錢一個,三個包子一個饅頭正好十文。
眼下手裡總共就一兩九錢銀子,還不知賣菜能不能賺到錢,家裡又還有三個長身體的孩子要養,她隻恨一個銅板不能掰成兩個花。
五福將包子往趙玉珍的方向遞去。
“娘,我跟您換吧。”
趙玉珍直接咬了口饅頭,“換什麼?你也半大的小子了,一個肉包還不夠你長身體的呢,快吃快吃。”
林知夏將手中的肉包掰兩半,跟趙玉珍換了半個饅頭。
五福見狀,又將自己的肉包塞給了妹妹,從她手裡拿過半個包子和半個饅頭啃了起來。
自從爹走後,彆說肉包,就是白麵饅頭都沒吃過了。
好不容易吃一次,隻覺格外香甜。
趙玉珍和林知夏往五福的方向望去,見他埋頭吃的專心,眼底皆閃過心疼。
從八歲到十三,整整五年,因為是家中長子,又得了爹臨走前的囑托,吃的也好,用的也好,一直都是照顧弟弟妹妹。
可他自己也還是個孩子。
吃完包子,林知夏將六枚銅板交給趙玉珍後,牽著四海來到攤位前叫賣。
五福年紀大一些,乾這種叫賣的事臉皮薄,需要心理建設,四海完全不用,讓他怎麼喊他就怎麼喊,可好使了。
溪口鎮石牌坊後叫賣的小商販中,四海是年紀最小的一個。
小男孩有著小麥色的皮膚,眉毛濃黑,一雙大眼中,迷茫和清澈共存。
童言稚語三兩聲,懵懵懂懂,憨態可掬的樣子,讓不少人在攤位前駐足,有些甚至還會伸手揉一揉他的小臉蛋,直呼孩子乖巧懂事。
在知夏的指引下,陸陸續續有些人跟趙玉珍問菜價。
“大妹子,你這筍怎麼賣的?還有這個香椿是什麼價?”
“春筍三文錢一個隨便挑,香椿四文錢一小把,隻有六把,賣完就沒了。”
價格公道,攤主人也和善,再加上旁邊小姑娘能說會道的,半個時辰的功夫,香椿賣的隻剩一把,大多是那些家境好的人家買走了,春筍也去了大半籃。
林知夏還不忘給一旁賣鴨蛋的崔氏介紹買賣。
兩籃子鴨蛋比往日銷的快很多,崔氏急著回去陪孫子,便用剩下的兩枚鴨蛋跟母子幾個換了他們的最後一把香椿,提著空籃子帶著香椿和春筍回家去了。
趙玉珍總了一下數目。
六把香椿賣了二十個銅板外加兩枚鴨蛋,八個筍賣了二十四個銅板,總計進賬四十四文。
第一天賣菜沒有虧本,算是成功了一小步。
眼見著街上賣菜的商販一個接一個離開,買菜的人也逐漸減少,望著餘下的十一個春筍,趙玉珍有些心急。
“萬一賣不掉,總不能又拎回去?”
溪口鎮距離杏花村雖不是太遠,可要背著十幾個春筍走那麼久的路也累得慌。
林知夏見狀,俯身抱起兩個筍。
“哥,你也抱兩個跟我來。”
五福不知道妹妹要去做什麼,但剛才的筍和香椿能賣那麼快,確實得益於她和四海。
也沒多想,抱起兩個筍就跟上了林知夏。
趙玉珍比誰都了解自己的女兒。
她內裡住著一個成人的芯子,眼下抱著筍跑,許是想到了賣筍的法子,便朝著攤位前的小兒子招了招手。
“四海,到娘這兒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