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籠一時半會肯定是用不上的。
但她要是不這樣說,不確定趙水對竹簾打樣這事兒會不會上心,畢竟沒給錢。
娘都念念叨叨快一個月了,她讓自己來趙家莊的目的,也主要是為了竹簾這事,要是再不將紙做出來,娘手裡的四十米大刀就要落她脖子上了。
趙水打量了眼麵前穿著補丁打補丁衣服且渾身瘦的沒幾兩肉的知夏,尋思這樣的條件,家裡也沒必要準備燈籠了吧?
浪費銀子不說,就是準備了也用不上啊。
他有些為難,想勸來著,又怕傷了小姑娘的臉麵。
“鎮上客棧定的大燈籠要求高,一個都得耗費大半天功夫,八個全部做完,保守都得四五天了,工錢也貴,一個就得八十文,你要是自家用,普通的小燈籠就行了,一二十文那種。”
本以為這樣說能讓小姑娘知難而退,誰知她二話不說從懷中掏出四十文。
“燈籠和打樣的竹簾做好之後,勞煩伯伯去家裡跟我大舅說一聲,到時候我過來取。”
趙水家裡不隻他一個竹匠,客棧跟他定做燈籠肯定是約定好了工期的,她估摸著不需要四五天就能好。
趙水略有些詫異的望向趙鬆全。
“這是玉珍家的閨女?”
忠叔家三兒一女,這女娃叫趙鬆全大舅,可不就是趙玉珍的女兒麼?
趙鬆全點頭,“是玉珍家的,如今他們母子幾個從林家分出來了,玉珍要賺錢養家,就隻能我帶這孩子來了。”
趙水知道一個女人家帶著幾個孩子過日子不容易,將錢又塞回了知夏手中。
“你娘賺點錢不容易,這銀子你拿回去吧,竹簾的事我會放在心上,你四天後來,那時候打樣還沒好,我就當著你的麵打樣。”
知夏搖頭,“我說要兩個燈籠就肯定要的,我娘和哥哥每天早起去鎮上天都是蒙蒙亮,如今快入夏,日頭漸長都還好,等陰天或者入秋之後日頭短了,這燈籠就能派上用場了。”
趙水拗不過她,隻叫她四天後來,就忙自己的去了。
朱氏見男人去忙了,便上前招呼三人。
“進來坐坐喝口茶吧。”
趙鬆全忙擺手,“不了不了,家裡還有事,得早些回去呢,就不勞煩嫂子了。”
臨走前,知夏望著院子裡相互追著跑的三四隻小狗,原本想問問朱氏賣不賣,但想到自己第一次來,大舅又在場,回頭人家就算想賣也不好意思收錢,反而得大舅來還這份人情,還是忍住了,反正四天後還會來,到時候熟悉一些了再找機會問問吧。
在舅舅家吃了飯,知夏就要領著四海回家了,趙成忠和馬氏兩口子不放心,讓趙鬆全將姐弟倆送到了山對麵,看著他們走過杏花村的田坎才轉身回家。
知夏從前不懂,經過今天的事情之後,突然有些明白,前世那些父母死活不讓女兒遠嫁,還挺有道理的。
“知夏,你終於回來了。”剛到家,來妮就迎上來拉著她的手,“快跟我走,我發現了一件不得了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