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第二批竹簾到了家中,知夏也就沒往鎮上跑了,她開始在家裡忙活起來。
花四五天將第一批草紙做出來,再過不到半個月,買缸之後泡的第二批稻草也可以著手製作了。
她之前粗略核算了下,按照六十文一斤的價,兩批草紙大概能賺到四兩多銀子。
拿了這筆錢,她可以再次擴大生產,並慢慢優化這些草紙,當然了,像她這種普通老百姓,肯定是不能跟給書肆供貨的那些紙商們去打商戰的,在沒有摸清門路之前,也隻敢小範圍的賣一賣,否則將來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正好這段時間爹和兩個舅舅都在,知夏趁著有人幫忙乾活,趕忙就安排了下去,瞅著誰閒下來,趕忙拉過來給她當壯丁做苦力。
三個漢子手裡的活接連被中斷,敢怒不敢言。
趙鬆全和趙鬆祥原本不知道知夏搗鼓這些稻草是想要乾啥,直到親眼看見她變戲法似的將草紙一張一張做出來,驚的半天合不攏嘴。
好家夥,這外甥女還真有兩下子,紙她都能倒騰出來,還有什麼是她不會的?
紙張金貴,之後他們再被知夏拉來做壯丁,也都不再有怨言了。
知夏反正臉皮厚,不管舅舅們一開始怎麼不情願,她一直都是嬉皮笑臉的樣子。
想求人幫忙,可不得放低姿態嘛。
自家人麵前,麵子不麵子的,也就那麼回事。
不過舅舅們就算心裡不情願,到底還是順著她的意思做了,這次許是稻草浸泡的時間更長,水分吸收的更充分,做出來的紙比之前要更加細膩柔軟一些。
第一次浸泡的稻草用完之後,這次知夏沒再繼續用稻草浸泡,而是讓林寄明幫她從之前挖竹筍的竹林裡砍回來兩根嫩竹。
她尋思竹子表皮的青色會影響紙張的顏色,借助陳大櫃的工具刨去外皮後,分割成長短均勻的小段,再讓林寄明將竹子全部片開成小竹片,紮成小捆小捆的豎放在那口破水缸中倒入石灰水沒過竹片開始浸泡。
這是知夏第一次嘗試用竹子造紙,前世沒有刷到過相關內容,並不知道竹紙跟最普通草紙的區彆怎樣,隻能在現有的草紙經驗中摸著石頭過河。
但據她觀察,竹子比稻草要堅韌,浸泡的時間可能也要相對延長。
不管了,先泡著,具體能不能成,還得日後再說。
做好這些後,知夏第一時間整理出來兩斤草紙,一斤送去了沈甫安家,另一斤送去了陳不凡家。
沈甫安家裡兄弟兩個,兄長比他長五歲,去年年初成的親,沈家看著就是家境稍好的普通人家,除了家裡有個已經是童生的讀書人,和其餘的農戶看著並無太大區彆。
陳不凡家不同。
知夏第一次來還以為走錯地方了,他家就像是被村裡遺棄的土地廟。
院子很小,屋子也很小。
土牆體坑坑窪窪,屋頂也並不規整,雖然蓋著厚厚的稻草和茅草,屋簷旁還伸出來兩根木板歪歪扭扭的紮著,就像是孩子胡亂紮來過家家用的。
這院子看上去,比之前沒有經過整理的林家老宅還要潦草。
見知夏出現在院外,陳不凡先是一愣,隨後順著她詫異的眼神回頭打量了眼自家的院子,神情裡略有些尷尬。
“我從家裡分出來的時候才十三,這屋子我一個人修的,當時已經入了秋,為了早點有個地方住,修的潦草了些,這院子在村裡也不是一天兩天,沒必要表現的這麼驚訝吧。”
他在這個小破院裡住了兩年,之後倒是賺了點銀子在手裡,隻是想著這裡還能住,他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也就沒去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