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五口先去了趟布莊,依著趙成忠和馬氏的身形買了兩套衣裳。
莊戶人家的鞋子都是根據腳長自己做的,沒得現成的買,趙玉珍就隻買了材料,反正家裡嫂嫂多,兩雙鞋很快就能做好了。
嶽父嶽母人好,孝順他們也是應該的,林寄明當然不會說啥。
一家人從布莊出來,又往糧油鋪子跑了趟,這一次,哪怕有知夏的三寸不爛之舌,也隻將一百斤黃豆的價壓到了七百五十文。
再低,掌櫃說啥都不肯了。
足足比去莊戶人家收的要高了一百五十文。
回去路上一合計,還是得到莊戶人家去收才行,折騰是折騰了點,可家裡消耗大,時間長了,其中的差價就可觀了。
回去路上,騾子背上馱的東西多,已經擱不下倆孩子,便隻四海一人坐在了上頭。
知夏跟在旁邊走一段,掛在五福的胳膊上讓他拽一段。
回到家不僅她自己累,連五福也累的夠嗆。
……
林寄明尋思下半年家裡要收黃豆的話,還得有地方堆,一回到家就叫屋後那些幫忙的弟兄又多做了一些泥磚晾乾,打算多修兩間泥磚房。
蓋頂也不能用稻草,回頭從窯廠再買些瓦回來蓋上,雨天就不用擔心屋裡會漏雨了。
下午,趙鬆全兄弟兩個忙完回家的時候,趙玉珍讓他們將給趙成忠和馬氏買的衣服和鞋子材料一並帶了回去。
第二天,想著鎮上豆腐攤不需要全家人看著,趙玉珍和四海就沒去,在家裡看家,順便給大家夥準備中午和晚上的飯菜。
昨天晚上算了算,七板豆腐總共賣了四百三十文,除去黃豆的成本,利潤應該在三百文以上。
穩妥起見,昨晚隻泡了三十斤黃豆。
如果全賣掉的話,也有六百五十多文錢,約摸著利潤至少有個四百八十文。
每天三十斤的話,一個月也能有個十四兩多銀子的純利。
雖然每天早晨早起有點辛苦,但如今沒得彆家競爭,一個月能賺十幾兩,還是相當不錯的,可以讓一家人都過上富庶日子了。
趙鬆全兄弟兩個來的時候,扛上了兩大包糧食。
趙玉珍看著他們進院子,麵上有些詫異。
“大哥二哥,你們帶這麼多糧食來做什麼?家裡那麼多人都不吃了?”
高大的漢子嘿嘿笑著。
“家裡留的糧食,足夠吃到收新糧了,今年年成好,風調雨順的,產量應該不會太差,爹娘說你們家最近乾活人多,糧食消耗大,就讓我們兄弟倆將糧食扛來了,以免另外花大價錢去鎮上買,再者,爹娘的意思是,想讓家裡幾個孩子時不時來杏花村一趟,跟著知夏認幾個字,將來不至於跟我們一樣當睜眼瞎,就是不知知夏方不方便?”
在他們心裡,知夏畢竟是個孩子,他們也不好找個孩子去商量這種事,當然得問過家裡大人的意思。
趙玉珍雖開明,和知夏相關的事,都會經過她同意才點頭。
但今天兩個哥哥當著她的麵開了這個口,秉著知夏一群羊也是看的原則,直接就代她應下了。
以至於第二天林寄明和五福去鎮上之後,知夏看著滿院子的大小孩,隻覺天都塌了。
“娘,你彆害我啊!”
原本教四五個她都已經夠頭大了,除了大舅家已經成了親的趙原表哥沒來,其餘兄弟姐妹來了七個,後續教起來會是怎樣一個雞飛狗跳的場麵,她想都不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