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女倆拿著樹苗和嘰嘰喳喳叫的一籠子雞鴨鵝回到小食鋪的時候,五福都看呆了。
乖乖!
不是去賣藥材嗎?
怎麼還帶了這麼多樹苗和家禽回來?
果然,鐵打的妹妹流水的錢。
到妹妹手裡的銀子,沒有一個銅板是能焐熱的,主打一個多賺多花,少賺少花,不賺借錢也要花。
趙玉珍倒沒說啥,本來屋後修雞鴨舍就是用來養雞養鴨的,這個時候天氣暖和,買回來先放老宅後院精細點養著也好,等山下的雞舍建好了,這些雞鴨也稍稍大了些,正好能拋進去。
今年養三個多月,等到明年開春之後,慢慢的也就開始下蛋了。
加上家裡二十四隻母雞,到那時候,鋪子裡需要的雞蛋差不多也就能自給自足了。
“這麼多東西,你先去後院趕了騾車將知夏送回去吧,家裡也不能沒人看著。”
大哥二哥要忙後院的活,院子裡隻劉氏和四海,劉氏這人目前看著雖然沒啥問題,終歸是個外人。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家裡有個人盯著,以防萬一。
林寄明點頭。
“行,等回來還得去集市給人送籠子呢,我儘量在中午忙之前趕回來。”
套上騾車,將樹苗和籠子一股腦塞進騾車裡,林寄明載著知夏回了一趟杏花村,還特意繞去肉攤,買了五斤肉和三根大骨,大骨都讓賣肉的屠夫給砍成了兩截。
卸下東西,林寄明將雞鴨鵝拋到後院,就帶著雞籠重新駕著騾車回鎮上了。
知夏將小雞小鴨小鵝跟家裡的公母雞隔開,又給它們拌了點食放在雞圈中後,跟四海分兩趟將樹苗抱去了山腳下。
“大舅二舅,勞煩你們先幫我將這些樹苗種了。”
趙鬆全兄弟兩個應了聲,紛紛放下手中的活,在知夏做了記號的地方挖洞追肥栽下樹苗澆好水。
好在今天是陰天,哪怕是大中午,也不必擔心樹苗會被曬死。
種完樹苗正好到飯點,一行人便先回老宅吃了飯。
中午有南瓜,回鍋肉和紅燒冬瓜。
現如今這節氣,蔬菜的種類並不多,每天都吃差不多樣的,知夏早就有些膩味了,再加上她本就不太愛吃冬瓜,中午便沒吃多少。
劉氏看在眼裡,問她,“可是我做的飯菜不合口味?”
要是真不合口味,她肯定得換一換做法的。
這年頭賺錢的活計不好找,尤其這麼輕鬆還離家近的活,既能賺錢又能兼顧家裡,一個月兩百文,對她來說也不少。
要是能長期做下去,一年就是二兩二錢,夠一家人嚼用了。
知夏搖頭。
“沒有沒有,劉嬸做的飯菜味道挺好,是我自己的原因,同樣的食物連著吃了幾次就特彆容易膩。”
聽著她這番話,劉氏扯了扯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