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氏回老宅便去問了趙氏最近有啥喜事。
老人家向來信奉多子多福。
得知女兒又懷上身孕,高興的不行。
她自己就是三兒一女,各個懂事孝順,如今女兒兩兒一女其實也夠,但孩子來了就是緣分,不論是兒是女,隻要孩子健康正直,多一個也沒什麼不好。
吃完飯,林寄明給趙家人塞了十斤肉,讓他們拿回去了。
家裡殺了兩頭豬,肉不少。
他尋思留一半在家裡吃,一半價錢便宜點分給村裡幾戶關係好的人家。
另外一頭豬,他打算下午拉到鎮上去賣。
馬上要過年,豬肉價錢還是挺好的,一頭豬賣出去,也賺了三四兩回來。
……
布藝鋪子徹底被盲袋帶火。
原本何臘梅還擔心年前五千個盲袋賣不完,結果盲袋的事情傳到新街之後,新街那些有錢有閒的公子小姐拆上癮,沒幾天就將五千個盲袋消耗一空。
倒是讓何臘梅和知夏各賺了二三十兩。
有了這三十兩,陳家何家湊到一起,高高興興的過了個肥年。
元宵過後,便是璞玉書院開考的日子。
四海要參加書院考核,作為他的“啟蒙老師”,知夏自然得陪同前往。
璞玉書院今天來的人不少,林光宗也在其中,領著他來的,正是林喜鳳和林小滿。
至於林水生兩口子,正忙著鋪子裡的事情,一邊等林光宗的消息呢。
林喜鳳見知夏和四海來了璞玉書院,冷冷一笑,陰陽怪氣的說,“私塾都沒正經念過一天,真以為在家學幾個字就能考璞玉書院呢,真是異想天開。”
有人聽到她的話,往知夏姐弟倆望去。
隻有五六歲的四海,在一眾八九歲甚至十一二歲的孩子中,顯得尤其稚嫩。
不少人一臉詫異。
“怎麼這麼小也來考璞玉書院?知道筆杆子怎麼握嗎?”
大多數人都是六七歲才開蒙,開蒙之後再在私塾念上至少兩年,這就八九歲了。
有些開蒙遲的,就得十一二歲了。
顯然,對於年紀這麼小的四海,大家並不看好。
四海將眾人的神色看在眼裡,但姐姐這般嫉惡如仇的人都未開口辯解什麼,他也就沒說話。
姐姐說過,打鐵還需本身硬。
能不能考上璞玉書院,可不是靠外人一張嘴說的。
知夏似笑非笑的往林喜鳳和林光宗的方向望去。
“學問的高低,從來不是取決於年齡大小,而是一個人的天賦和認知,五六歲的孩子未必就不如八九歲,自己眼界小就少說話,會越加顯得你沒見識。”
林喜鳳被她的話氣的臉色漲紅,她四處望去,壓低聲音,“你不過是認了幾個字,又能有多高的眼界?”
知夏輕笑一聲。
“我眼界不高沒關係,比你高就行了。”
林喜鳳氣急敗壞,“你眼界高,能叫一個五六歲的孩子來璞玉書院參加考試?回頭四海在考場上嚇尿了褲子,看你怎麼收場。”
知夏還想說點什麼,張了張嘴,轉而又一臉嫌棄的擰了擰眉頭。
“你說我跟你這種人爭論這些做什麼?沒得拉低了自己的檔次?”
說完,撇過頭不再理會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