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知夏隨著家裡的騾車去了鎮上。
先和林寄明帶人去碼頭丈量了想修鋪子的那塊地,並畫好地形和尺寸草圖,想著等回去之後再仔細規劃鋪子的格局,看時候還早,在小食鋪和布藝鋪子轉了一圈才往西街儘頭去。
布藝鋪子自從有了年前的盲袋活動,名氣已經打響,再加上鋪子裡時不時上新的綬囊,尤其受新街那些小姐夫人們的青睞,生意也一直不錯。
綬囊從收集材料製作設計到出售都是知夏這邊出的力,何臘梅不想占她便宜,便跟她約定,往後若出售麻料布袋,還是五五分,綬囊的利潤她一個銅板都不要。
將來抽絲織布需要用到她的話,等孩子出生以後,她可以負責幫知夏管理桑林,工錢該怎麼給怎麼給就行。
眼下桑林還未成規模,知夏尚未製定一個具體的計劃出來。
何臘梅比娘也就晚懷那麼半個月,等第二批蠶結繭,她差不多也要生了,到時候再根據情況定計劃。
知夏來到陳不凡住處的時候,他還在吃早飯。
開門見她來,陳不凡已經見怪不怪。
“找我有事?”
“當然有事了,沒事我也不會大清早來找你不是?”知夏擺手跟往這邊望過來的孫婆婆打了個招呼,很自然的在桌邊坐下,開門見山的說,“我之前讓你幫我打聽穩婆的事情,有眉目了嗎?”
陳不凡眉頭一挑。
“你現在吩咐我辦事,倒是越發的順溜了。”
知夏嘿嘿一笑,“誰叫咱倆熟呢,你說是吧?”
陳不凡無奈搖頭,在她對麵坐下,“我沒記錯的話,你娘還不到時候吧?”
“我就想先打聽好預備著以防萬一。”知夏從桌上拿起一個水杯,“乾淨的?”
陳不凡點頭。
“孫婆婆洗過的,你要不介意,可以用。”
知夏提起茶壺給自己倒了杯水。
“我聽人說孕七月肚子裡的孩子就發育好了,我也不懂,肯定得提前準備,雖然不確定孩子到底啥時候能出來,早些將穩婆聯係好,我也能安心。”
陳不凡覺得奇怪。
“照理來說,這些事該是你爹來準備才是,怎麼反倒是你這個當女兒的操心起來了?”
知夏喝了口水,掩去臉上的情緒。
老爹平日裡對娘倒是不錯,可他就是個大老粗,根本想不到那麼細致,再說老爹可是土生土長的古代人,見解和認知到底是不一樣的。
“我爹打架身手還不錯,這種細致活肯定是指望不上的。”
陳不凡也沒再多問什麼。
“穩婆我倒是打聽到了兩個,一個是咱們鎮上的,姓蔡,乾接生這行已經有三十多年,接生經驗挺足,另一個是縣城的,大家都叫她曹醫婆,不僅會接生,還懂些醫術,給縣城不少大戶人家的夫人接生過,在縣城口碑挺好,名氣也大,但想要將她約下來,恐怕需要花點代價。”
知夏點頭。
如果可以的話,曹醫婆肯定是首選。
隻要娘能平安生下小四,讓她花多少錢她都願意,至於鎮上的蔡氏,可以作為備選。
曹醫婆技術好,在縣城肯定受歡迎,她會儘自己所能去爭取,但萬一爭取不到,蔡氏可以頂上。
“蔡氏和曹醫婆分彆在哪裡可以找到?”
陳不凡望著她說,“蔡氏就住在老街東頭左邊第二條巷子裡,那條巷子總共有三戶,她住最裡麵那戶,曹醫婆在縣城城郊開了家小醫館,就叫曹氏醫館,平日接待的也都是女人,等你去了縣城,一問便知。”
知夏將他說的信息牢牢記在心裡。
想著老爹在縣城也不是全無關係,過幾天還得拉著他往縣城去一趟,將曹醫婆請到杏花村才行。
正想跟陳不凡說謝謝的話,敞開的院門口傳來一道熟悉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