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紀之將知夏的話聽了進去。
眾所周知,百姓日子不好過,一方麵是糧食產量低,另一方麵是糧價高,賦稅重。
眼下苞穀的產量,村裡種過一茬之後,大家都是看在眼中的。
之前他們不知道這苞穀還有啥吃法,直接吃隻覺梆硬的難以下咽,磨成麵之後,不摻白麵的窩頭吃起來也是糙的很,不習慣這個味道的,甚至覺得比大家之前一貫吃的窩頭還要難吃。
現如今得知苞穀不僅產量高,還能做成饅頭熬成粥,且味道不錯,來年大家夥都種上的話,至少不愁沒糧食吃了。
溫飽問題,一直是村裡最大的難題了。
“麵五文,碎苞穀三文?”沈紀之再一次跟知夏確認。
知夏點頭,“沒錯。”
沈紀之一摸下巴下半白的胡須,“我知道了,我這就召集全村人說一下這個事,你們忙著,我就不打擾你們了。”
說完,便快步離開了。
知夏望著他離開,先跟身後跟著來撐場麵的人道了謝,見眾人紛紛走遠,這才看向塘裡幾人。
“這塘裡的藕挖的差不多了,還得留一部分做種,幾位大哥幫忙將池塘整理整理就將岸上的藕扛回蠶場去吧,辛苦大家了。”
池塘裡正在忙活的幾人擺擺手。
“應該的,這裡的事交給我們就好了。”
其中一人說著,來到池塘邊的小水窪旁,揭開了蓋在水窪處半枯的荷葉。
“這裡還有十幾條魚,剛才林家叔伯將水攪渾之後,我們在水裡抓了藏在這裡的,知夏一並帶回去吧。”
知夏來到那個小水窪前一看,裡麵可不止十幾條魚,大大小小至少有二三十條。
其中還有不少小鯽魚呢。
她給塘裡乾活的人,以及蠶場那邊磨漿的人每人留了條大點的,其餘的讓趙鬆全和趙鬆祥拿回家了。
到時候讓兩個舅舅也帶幾條回去,餘下的可以弄口缸養著慢慢吃,正好娘補身體需要,四海念書吃點魚也可以補腦子。
一到家,知夏便拉著梁氏揉麵做饅頭,發了整整三十斤麵,做了兩百來個饅頭。
剛才跟著她去深山塘幫忙的人,都有誰她都記了個大概,總不能讓人白忙活,打算每家給送幾個去讓他們也嘗嘗。
……
裡正將村裡人全部組織到一處,花了一些時間。
等他跟大家夥將苞穀這事一講,已經是一個多時辰後了,此時,知夏家的饅頭也已經上了蒸鍋。
隨著饅頭開始蒸,淡淡的玉米清香從廚房裡散發出來,逐漸將整個院子籠罩。
慢慢的,院外有人伸長脖子往這邊望。
“知夏,你們家在做啥好吃的?”
“玉米饅頭呀。”知夏望著院外說,“我們家都吃一向啦,鎮上鋪子也賣一兩個月了呢,可香了。”
錢氏跟另外幾個婦人往老宅廚房望去。
“你們這會蒸饅頭,是自家吃,還是用來賣的?”
“這是我打算給村裡幾個幫了忙的叔伯送的,餘下一些自己吃,應該也能有多的能賣,可能不會太多,馬上就能起鍋了,等會勻一個給嬸子伯母們嘗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