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賣了兩套成衣,七套定製,再加帕子、香囊和抹額,近七十兩呢!”
趙玉珍滿臉詫異。
“這麼多?”
知夏滿臉得意,“彆說你驚訝,我自己都覺得驚訝,今天是開業第一天,如果碼頭客源穩定,哪怕以後穩定後每天隻能賺三十兩,一個月就是九百兩,一年就是一萬零八百兩,除去成本和人工,至少能純賺一萬兩,到年底,你投入的一百兩就能變成一千兩了。”
她說著,激動的豎起一根指頭。
趙玉珍一聽,心底訝異。
“咱們家兩個食鋪和豆腐攤,林記食鋪現如今生意好了點,三個鋪子加起來一個月也才五六十兩進賬,一年就是七百二十兩,這樣算起來,遠不如你這一個成衣鋪子賺的多。”
果然,女人和有錢人的錢還是好賺不少。
知夏挽著她的手臂。
“你彆看我隻這一個鋪子,從桑田、蠶場、作坊到成衣鋪子,我可是花了不少心血的,籌備了一年半才將鋪子開起來呢。”
轉而又說,“你現在手裡頭不是存下一千多兩了嗎?可以到縣城開分鋪啊。”
見妹妹又在忽悠娘,五福已經見怪不怪,仍舊一臉淡定的給弟弟製作木馬。
趙玉珍搖頭,“貪多嚼不爛,眼下平安才剛剛學會走路,鎮上三個鋪子就將你爹和大哥還有趙家幾個表兄都耗在那兒了,再開分鋪,讓誰管去?”
知夏想了想。
“娘,我覺得你可以讓大哥去鍛煉鍛煉了。”
趙玉珍犯愁,“我也沒說不讓他鍛煉,關鍵還能賣點啥呢?總不能又是食鋪吧?”
“能乾的行當多著呢。”知夏咂咂嘴,雙眼亮晶晶的,“娘,你覺得海味行如何?”
趙玉珍從未覺得女兒如此不靠譜過。
“自己饞就直說,海味行可沒你想的那麼簡單,咱們這裡距離海邊十萬八千裡,得先從最快捷的路線開始規劃,再到海味運輸,咱們又沒技術,中途死了的話,錢全打水漂了,可沒本錢這麼折騰。”
“咱們手裡頭銀錢有限,玉石珠寶肯定也是不行的,脂粉行沒經驗又乾不出特色。”她想了想,“要不酒米行?”
趙玉珍看向她。
“酒米行?”
知夏點頭,“民以食為天,南鏡百姓大多處於溫飽階段,糧食是百姓家裡最大的消耗了,這個買賣永遠不會過時,去年咱們家就有賣糧食的經曆,雖然最後被雄獅幫的人打斷了,但並不代表咱們就不能做。”
趙玉珍點頭。
“這個倒是可以,隻不過糧油鋪子競爭大,涉及的利益也大,咱們現如今又沒有背景,到時候恐怕會有不少麻煩找上門。”
“那花果行呢?”知夏津津樂道,“我之前種下的果樹,今年全都開了花,尋思到時候先嘗嘗樹上的果子做好記錄,明年再將同品類的挨個進行嫁接,看是不是能有驚喜。”
“你這就跟賭博似的,也不知道能不能成。”趙玉珍說,“不過可以試試,要真能培育出好吃的果子,肯定是不愁賣的。”
知夏展顏一笑。
“就是這樣說,那些大戶人家為了口吃的能一擲千金,但凡咱們能培育出來一樣口感好的果子,都能大賺一筆。”
趙玉珍也認同。
“果樹這事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