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紀之琢磨了好一會,這才看向她。
“知夏,你跟伯伯透個底,蓮藕畝產大概有多少?”
知夏:“我沒具體算,深山塘畢竟隻有兩三畝,中間深的地方是不長蓮藕的,外麵那一大圈,除了留種的,大概挖上來三千多斤,總的不到四千斤。”
沈紀之心裡有了數。
“深山塘下麵那些田都是上等田,價錢不便宜,尤其原本人家也沒想賣的,陳家沈家這邊倒還好,畢竟得過你們家好處,該多少就賣多少,你們跟林家族親關係本就不好,看到你要買,恐怕會抬高價錢賣,而且這些田養的好,直接改成塘總是可惜。”
“再一個,你要將十多畝田改成塘,誰也不知道深山塘的水能不能供得上那麼大的荷塘,這事兒,恐怕還得從長計議。”
知夏知道,莊戶人家最是重視田地。
上等田除了天時地利,還得田主人勤快肯乾,才能養的那樣好。
她是一個能聽得進建議的人。
“那怎麼辦?”
沈紀之在心底斟酌再三,望著她說,“伯伯是這樣想的,我覺得與其你自個兒費老大勁去挖塘種藕,不如將這件事交給村裡人去乾,誰家想賺錢,誰家自個兒挖塘去種,等藕豐收的時候,你就按你的要求多少錢一斤收就成了,就跟你爹娘收苞穀一樣。”
“你要是覺得可行,我馬上就將村裡人召集起來說一下這個事兒。”
知夏聽後,眼神都亮起來了。
“對啊,我之前咋沒想到?自己挖塘種藕的話,還得雇人打理,確實麻煩,如果直接收現成的,完全就沒有這個顧慮了。”她看向沈紀之,“還是伯伯會想辦法。”
沈紀之哈哈笑著。
“伯伯也不是一直都會想辦法,這不也是看你爹娘收苞穀才受到的啟發麼?”
如果跟村裡收的話,大家夥也能增加一項收益。
這樣一來,鄉親們都賺到錢了,村裡的日子也就越過越好了。
知夏笑著說,“行,那就按伯伯的來,蓮藕隻能用深山塘這樣的品種,得是粉藕才行,脆藕我是不要的,脆藕做不了藕粉,收價就跟苞穀一樣,一文一斤。”
沈紀之點頭。
“好,我都記著了,回頭我就去找村裡人講。”
……
從沈紀之那裡回到家,知夏便跟趙玉珍說了這件事。
“娘,我之前都沒想到呢,還是裡正伯伯點醒了我。”
“咱們也是當局者迷,你沒想到,你開始同我講的時候,我也沒想到。”趙玉珍從梁氏手裡拿過毯子蓋在剛在她身上睡著的平安身上,“裡正到底是裡正,想的自是要全麵一些,這樣也挺好,大家都有點賺的,咱們也省事。”
“就是這樣想。”知夏伸了個懶腰,“明天又要去鎮上了,娘有沒有東西要我帶的?”
趙玉珍在她耳邊壓低聲音。
“給我帶點棉布回來,不用太貴的,我做月事帶用。”
村裡婦人的月事帶都是棉布和草木灰,拆洗完重新裝草木灰縫好繼續用,用了之後又繼續洗,一條用爛了才會換新的。
她的改良過,用的是棉布和自家做的紙,即便如此,最多也隻能忍受用三個月,三個月後,必須得換,不然用著整個人都不舒服,再者,次數多了,不僅上麵的印子洗不掉,味道也重,簡直讓人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