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維,你的意思是,以贈送‘阿育吠陀香皂’的方式,提升神廟的影響力?”
潘迪特呼吸略顯急促,開口問道。他不得不承認,這確實是一個絕妙的方法!
在印度教神話中,三大至高神梵天、毗濕奴和濕婆各司其職。
梵天是創造之神,也稱創世之神,宇宙之主;
毗濕奴是宇宙與生命的守護之神,也稱維護之神;
濕婆是三隻眼的破壞之神,也稱毀滅之神;。
他們夏爾馬家世代侍奉的毗濕奴神,執掌宇宙秩序與眾生福祉,尤其在“潔淨、賜福、驅病”等領域擁有至高權威。
作為毗濕奴神的仆人,他這位婆羅門祭司,將蘊含草藥智慧、經過神聖儀軌祝福的“阿育吠陀香皂”贈予虔誠的信徒,豈不是正契合了神明庇佑、賜福眾生的職責?
這不僅能讓信徒身體潔淨,減少疫病傳播,符合祭祀時“身心潔淨”的宗教要求,還能借草藥之力緩解日常皮膚困擾。信徒們沐浴神恩,自然愈發虔誠。
這樣一來,夏爾馬家的神廟便擁有了獨一無二的“神恩實體”,與其他所有神廟區分開來,形成了強大的吸引力。
這叫什麼?這就叫無可替代的核心競爭力!
“不,父親,我的目的可不僅僅是提升神廟的影響力。”拉維淡淡一笑,眼神深邃,“我的最終目的,是創收,是建立一張龐大的網絡。”
“創收?網絡?”潘迪特微微一怔,隨即恍然大悟,“你是說……送,但有門檻地送?唯有展現足夠虔誠的信徒,才能獲得‘神賜’的香皂?”
他瞬間明白了兒子的深層意圖。
這並非單純的慈善,而是巧妙的商業與宗教結合。
信徒需要以供奉香火錢來證明虔誠,才能換取這份“神恩”。
如此一來,神廟的香火收入豈能不暴漲?
這完全是一舉數得:安置難民、提升影響力、鞏固信仰、增加收入……潘迪特心情激蕩,不得不再次驚歎於兒子的謀略和眼光。
這腦子是怎麼長的?總能想出這種打破常規卻又直指核心的點子。
“不對,”激動之餘,潘迪特忽然捕捉到拉維話中更關鍵的信息——“網絡”。他猛地看向兒子,眼中閃過一絲難以置信的光芒,“拉維,難道你是想……”
見父親已然察覺,拉維讚許地點點頭,不再賣關子:“沒錯,父親。好東西豈能獨享?我們不能隻讓巴塞爾鎮的神廟‘饋贈’香皂。我們要讓拉賈斯坦邦,乃至整個印度的毗濕奴神廟,都成為我們阿育吠陀香皂的‘賜福點’和‘銷售點’。”
他指尖無意識地敲擊著矮桌,腦子裡飛速運轉,逐一排查這一計劃的可行性:
首先,宗教與文化根基足夠穩固。阿育吠陀醫學在印度流傳千年,幾乎每個婆羅門家族都或多或少掌握一些草藥知識,對“草藥療愈+神明賜福”的邏輯天然認同,不會覺得這是對傳統的褻瀆。反而會覺得這是“將毗濕奴神的恩典具象化”,是虔誠的體現。
其次,需求痛點真實存在。
最近十幾年,婆羅門的日子早就不如從前了——傳統的土地供奉因旱災連年縮水,神廟香火錢也跟著減少,很多偏遠地區的婆羅門甚至要靠變賣祖傳器物度日。
要是有一套能“既顯虔誠,又能創收”的模式送上門,他們沒有拒絕的理由。
再者,執行門檻極低。夏爾馬家隻需要提供核心配方和“賜福儀式流程”,其他神廟無需投入成本,隻需負責“接收香皂—贈予信徒—收集香火反饋”,幾乎是“零風險獲利”。這種“輕資產合作”對資源匱乏的中小神廟來說,誘惑力極大。
最後,市場空白無可替代。聯合利華的香皂不僅價格昂貴,還隻在縣城以上的城鎮有售,90%的鄉村地區根本買不到。而神廟網絡遍布全國,哪怕是偏遠村落的信徒,也會定期前往神廟,這是任何商業渠道都無法比擬的觸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