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這樣的,拉維少爺,這些東西……現在真的賣不出去啊,完全沒有市場……”馬爾霍特拉努力組織著措辭,儘量委婉地提醒,生怕觸怒了女婿,“您可能不太了解最近的行情。最近兩年,我們拉賈斯坦邦確實是乾旱嚴重,棉花減產。但偏偏隔壁的古吉拉特邦和旁遮普風調雨順,棉花大豐收。這就導致我們這邊紡出來的粗紗和低端布料,成本更高,沒辦法和其他邦競爭。”
他歎了口氣,繼續解釋:“再加上現在經濟不景氣,大家手裡都沒錢,普通人買布做衣服,要麼選擇更便宜的人造化纖布,要麼就繼續穿舊衣服。這種厚實的粗布、帆布,除了少數工廠做包裝袋用,根本沒人要。我們生產出來,恐怕連電費和維護機器的錢都賺不回來……”
他的言下之意很明白:這根本就不是一門生意,純粹是賠錢賺吆喝,還不如直接施粥來得劃算。
“沒事,這些都不是問題。”拉維卻依然隻是笑了笑,語氣輕鬆,仿佛根本沒聽到那些市場分析。
他本來就沒打算生產什麼紗麗、托蒂之類的成品布,更沒指望把這些粗布賣給印度國內的窮人。
他的目標,是生產厚實的棉布,乃至下一步的棉絨內襯,為生產禦寒的棉大衣、棉褲做準備,然後賣給即將在寒冬中掙紮的前蘇聯地區的“窮哥們”。
“……”
馬爾霍特拉見拉維態度如此堅決,到了嘴邊的話又咽了回去,最終隻能化為一聲無奈的歎息。
算了,也許拉維少爺的目的根本就不是賺錢,隻是為了給那些難民找一個看起來像樣的工作,維持他們的尊嚴吧。
馬爾霍特拉隻能這樣安慰自己。就當是破財免災,花錢給自己的女兒和家族買個善名和穩固的靠山了。
拉維不再理會嶽父的擔憂,饒有興致地繼續往車間深處走去。
在檢查一排紡紗機的時候,他意外地在車間角落發現一個體積更大、結構也更複雜的機器,上麵連著許多管道和料鬥。
“這是乾什麼用的?”拉維指著這台機器,好奇地問。
“哦,拉維少爺,這是清花機和梳棉機。”馬爾霍特拉上前解釋道,“工坊用的棉紗需要先用它把原棉裡的雜質、棉籽清理乾淨,然後再梳理蓬鬆,才能送到紡紗機上紡成線。這機器就是做這個預處理工作的。”
“清花?梳棉?”拉維眼睛一亮,樂了。
這樣一來,產業鏈就更完整了。他甚至可以直接采購原棉,自己完成從預處理到紡紗的全部工序。
那麼,未來如果棉花原料充足,成本控製得當,生產棉大衣的構想,可行性就更高了。
除了棉大衣,拉維還順便思考起,以後這座棉紡工廠,有沒有更廣闊的前景。
畢竟做軍大衣隻是想趁火打劫,想要賺大錢,還是要思考一些持續賺錢的路子。
印度、棉花,想著想著,拉維腦子裡卻忽然跳出一個想法。
一部後來轟動印度乃至世界的經典印度電影情節,浮現在他的腦海裡。
重生之前,拉維閒暇時也會和女朋友去電影院看電影,一些口碑好、立意深的印度電影,他挺喜歡看的。
印度電影總能用最接地氣的方式,探討一些深刻的社會問題,給人留下挺深刻的印象。
那部《印度合夥人》也同樣如此。
這不,拉維身處印度,看著眼前的棉花和紡織設備,就很自然地聯想到了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又被廣大網友們戲稱為《護墊俠》。
講述的是一個印度男人,出於對妻子的愛,不忍心看到妻子在月經期使用肮臟破布帶來的健康風險和屈辱,不顧全村人的嘲笑和世俗的巨大壓力,嘔心瀝血自行研發低成本衛生巾生產設備和技術的故事。
電影裡的故事背景,是在1998年的印度農村。
而現在才1991年,距離電影原型人物阿爾特姆·哈拉巴德開始他的研發,還有七八年。此時的印度農村,女性經期衛生狀況更加堪不忍睹。
電影裡說的很清楚,在1998年的印度,全國有超過5億女性,但能夠使用上衛生巾的,隻有不到百分之十二的都市女性。
而現在才是1991年,印度正處在嚴重的經濟危機之中,外彙枯竭,進口商品價格畸高,這個比例隻會更低,可能連百分之五都不到。
這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一個巨大到令人窒息的市場空白!一個潛在需求極其剛性的藍海!
拉維嘴角微微翹起。衛生巾啊!這看起來不起眼的東西,卻是無數女性每月必備的快速消費品,其市場容量和利潤空間,一旦開發出來,將是天文數字!
而且這玩意,似乎……也能巧妙地融入到他的“阿育吠陀賜福”係列產品體係之中?
畢竟,婦科健康、女性福祉,怎麼不算是一種神聖的關懷呢?毗濕奴神庇佑眾生,自然也包括庇佑女性的健康與尊嚴。由神廟體係推廣經期衛生知識,並提供“潔淨、神聖”的阿育吠陀護理產品,聽起來是不是非常順理成章?
“這絕對可以作為一個重要的備選方案,甚至可能是比香皂更龐大、更持久的現金奶牛。”拉維看著眼前的紡織設備,摸著下巴,陷入了深思。
電影裡的“護墊俠”孤軍奮戰,生產衛生巾時,遭受了無數白眼、嘲笑和不理解,甚至被逐出村莊,被認為是變態。
但他拉維不一樣。他是婆羅門,是神廟祭司,是毗濕奴神在塵世的代言人之一。
他的一句話,就是帶有神性的指引。他若倡導女性經期衛生,推廣相關產品,那些保守的男人們、女人們,誰敢輕易質疑?隻會覺得這是神的旨意,是神聖的進步。
而等廣大女性真實感受到衛生巾帶來的健康、舒適和尊嚴後,她們以及她們的家人,對拉維、對夏爾馬家族神廟的感激和虔誠,將會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這種發自內心的擁護,其價值遠超金錢。
“不過,飯還是要一口一口吃。”拉維很快冷靜下來,“眼下當務之急,還是利用現有條件,先生產棉布和香皂,積累資本,打通渠道,穩住基本盤。衛生巾項目,需要更周密的技術準備、設備改造和市場教育,可以作為一個中長期的重點項目來籌備……”
他在心裡默默規劃著。
這1991年的印度市場,簡直是一片未經開墾的沃土,可以做的賺錢生意實在是太多了,幾乎處處是藍海。
他的當務之急,還是先利用蘇聯解體這個曆史機遇,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積累第一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