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佩達斯的建議下,馬爾霍特拉開始對工廠進行進一步的調整和改造。
拉維這邊,則開始翻閱阿南德統計的難民登記表,為工廠開工做準備。
不看不知道,一看哭笑不得。
這些難民登記上去的特長,真的是千奇百怪。
有“能徒手抓眼鏡蛇”的。
有“會用駱駝毛釣魚的”的。
甚至還真有“尿尿尿得遠”的。
給拉維看的是又好氣又好笑。
幸好,這登記表裡,有一部分人是正常的,而且還很有價值,要不然拉維真的要無語了。
這裡麵對拉維來說很有價值的,大多都是那些在中東從事“高端”工作的遣返難民。
就像卡比爾一樣,他在中東就是在油田擔任保安隊長。
這些人裡,有的在中東乾過機械維修,有的做過電工,也有在建築工地擔任過工頭的。
拉維將其中最有價值的十來個人的登記表單獨羅列了出來,打算以後有機會可以重點培養一下。
“這些難民,總體素質明顯要比鄉下的低種姓人群高上不少。”
拉維看完全部的登記表之後,滿意的點點頭。
這些人,彆看大多都是基礎的出國派遣勞務人員,但是在90年代的印度,能出過國,見過外麵的世界,本身就已經是一種難得的經曆。
再加上他們經曆過海灣戰爭帶來的顛沛流離,人在開拓眼界和經曆過挫折和低穀之後,往往會更加堅韌、更有潛力,說不定這些人裡,以後會出現可以重用的人才。
拉維正看著登記表,這時,兩個女孩的身影從小道上走了過來。
拉維一看,正是好些天沒見的阿肖克妮和米拉兩女。
“拉維少爺,沒想到一周沒來,竟然又多了這麼多難民!”
兩個女孩看到拉維後,滿是感慨。
她們今天來了之後,看到外麵的難民數量也是嚇了一跳。
她們沒想到,拉維竟然真的憑一己之力,幫助了這麼多低種姓難民。
“有馬爾霍特拉先生提供的援助,為他們提供一碗熱粥並不算什麼難事。”
“已經很了不起了!”阿肖克妮由衷讚歎,“而且聽說您打算開辦工廠,讓他們去乾活,提供他們食物?”
“對。”拉維點頭確認。
“那真是太好了!”阿肖克妮眼睛一亮,這樣一來,這些從中東遣返的難民,還有周圍活不下去的人,也算是生活重新走上正軌了。
“拉維先生,這一次我和米拉過來,除了繼續采訪您以外,還把最近一段時間,我們拉賈斯坦時報為您籌集的善款給帶來了。”
阿肖克妮說著,打開自己的斜挎包裡,從裡麵取出一個厚厚的信封。
“這是看了您的報道後,齋普爾,還有邦裡其他縣的熱心讀者,自發向我們報社寄來的善款,這幾天我們整理了一下,湊了3萬盧比,一起帶過來給您,希望對您開辦工廠能有所幫助!”
拉維看著那疊沉甸甸的盧比,有些意外。
沒想到拉賈斯坦時報還真的幫他募集到了善款,而且還不少。
三萬盧比,在這個年頭可是很有購買力的。
“好,辛苦你們了。”
拉維也沒有客氣,收下了這筆錢。
這筆錢他不收,阿肖克妮和米拉必然會感到失落,這兩個女記者一看就是家庭條件不錯,對錢財沒那麼看重。
他如果不收這筆錢,兩個女孩也會把錢拿回報社,然後被拉賈斯坦時報的某個領導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