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到地頭,就看到宋半夏和宋小滿坐在乾田的田埂上,對著他齜著大牙樂,臉上手上都是泥,腳邊的泥巴更是堆成了小山,反倒是旁邊的籮筐裡的紅薯乾乾淨淨。
宋大柱看到他過來,笑著對他說道:“你家半夏一上工就跑了過來,說是要給你家宋苗代班。
這我可不能答應。
最多算他倆一個工分,記你頭上啊!”
宋大誌拍了拍宋大柱的肩膀,真摯的道了謝。
十歲以下的小孩子不算工分已經是大家約定俗成的事兒了,宋大柱願意給他多記一個工分,那是實打實的人情。
宋大柱反手拍了拍宋大誌的肩膀,笑道:“聽說李康生家裡的人跑到你家鬨起來了,還以為你們家兩口子今天是來不了呢!”
宋大誌撇了撇嘴,道:“軍醫院來人,把我師兄接走了。
我師兄說了,忙完再說,李康生家裡的人和調查組總不能留我家吃飯吧!”
現如今吃大鍋飯的,他們家又不開火,留下也沒用!
宋大誌輕描淡寫的幾句話,卻對周圍拉長耳朵聽八卦的村民們造成了不小的震撼。
那可是軍醫院!
居然巴巴的開車來接宋先生!
宋向文的形象,一下子就高大了起來。
也惹得遠在軍醫院的宋向文,一連打了好幾個噴嚏。
宋家村的人相對還是淳樸的,眼紅羨慕嫉妒或許多多少少會有,但很多事情他們也隻是想想,說幾句酸話而已,你讓他們真做點什麼事情,他們不見得敢下手。
李康生家這種情況,還真是個例。
彆的不怕,就怕教壞了村裡頭那些個拿糧換來的新媳婦,學得跟高巧春似的,那可就遭了。
彆的不說,就宋大山家的那滴溜溜轉的眼珠子,一看就心眼子不少。
宋大誌並沒有察覺,可計分員宋大柱卻在心裡默默的記下了這一筆,準備回頭就跟隊長宋大邦和宋向文說道說道。
防患於未然嘛!
至於宋大誌?
這種鐵憨憨,就彆在他麵前提了,免得說漏了嘴,打草驚了蛇。
宋大誌一點都沒有感覺到宋大柱的嫌棄,積極的投入到了賺工分的事業當中。
不過,下工的鐘聲一響,這丫的立刻撒丫子就往民主村跑。
當天夜裡,宋大誌就從家裡拉了兩根陰乾的柏木,三對木桶去了民主村的李木匠家裡,換了一個清漆的老式柏木衣櫃和一個小巧的櫥櫃,又給拉了回來。
回來的路上,湊巧遇到了宋巧姑的男人張仁德。
宋大誌瞅了瞅張仁德的背簍,張仁德看了看宋大誌的推車,兩個人不約而同的移開了各自的視線,假裝什麼都不沒看到,各回各的家,各找各的娃。
宋苗聽到動靜打開門,看到衣櫃的時候還眉開眼笑,看到當做搭頭拎回來的小櫥櫃,卻忍不住撇了撇嘴。
喜歡穿到六零當團寵請大家收藏:()穿到六零當團寵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