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南星一看這架勢,就知道這件事,穩了。
果然,張尚文把宋南星那一點意見和建議吸收采納並完善,再跟江永華老爺子詳談了一番,取得了老爺子的同意後,馬不停蹄的組建了一個掃盲班,並把小兒子張雨也給安排了進來。
作為交換條件,江靖川小朋友也背上了小書包,成為了宋小滿同學的新同桌。
一開始,十裡八村的聽說要辦掃盲班,大家夥都避之唯恐不及,生怕又把自己拉回去“聽天書”。
可當他們聽到張尚文列出來的好處,看到張雨板板正正的坐在教室裡,大家夥的態度瞬間就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
彆說那些個大字不識的莊稼漢、大娘大嬸,就連十裡八村有名的高中生“張秀才”,都坐進了掃盲班的教室。
真是應了那句,“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宋南星本著“看熱鬨不嫌事大”的心態,拉著家裡其他幾個人,也來湊了一盤熱鬨。
麵對著群良莠不齊的學生,江永華老爺子那叫一個頭疼。
可想想跟自己吃不飽、穿不暖,辛辛苦苦乾了好些天活,還瘦了三斤的孫子江靖川,江永華老爺子隻能咬一咬後槽牙,硬著頭皮上了。
有著汽車修理工這根“胡蘿卜”在前麵吊著,掃盲班的人員流失雖然也很大,但好歹還是有三分之一的人堅持了下來,包括並不限於張雨、“張秀才”、李玉安和宋南星一家。
拖拉機構造、維修和保養,對於江永華來說並不是什麼複雜的東西,但對於峰山大隊的老百姓,尤其是大字不識幾個,需要參加掃盲班的老百姓來說,就沒那麼簡單了。
大家雖然都咬牙堅持著,可真正聽懂的,也就張雨、“張秀才”、李玉安和宋南星兄妹仨。
張雨家裡有實物可供參考,“張秀才”學曆較高,李玉安認真刻苦,他們能搞懂,江永華一點都不意外。
但宋南星兄妹仨小學都沒有畢業,每天也隻學上課那一個小時,居然能把這些知識搞懂,那絕對是有點天賦在身上的。
江永華的愛才之心又雙叒叕跳動不已,在“掃盲班”學習結束後,試探性的詢問起了兄妹三人有沒有意願到他家開小灶。
宋南星委婉的拒絕了,但卻替宋立夏和宋小滿接過了江永華的橄欖枝。
在掃盲班蹭課,和跟著江永華學習,那絕對是不同的概念。
宋南星按照峰山大隊拜師學藝的標準,準備了六樣禮,芹菜勤奮)、蓮子苦心教育)、紅豆鴻運)、棗子早高中)、桂圓功德圓滿)、乾瘦肉條敬意)上了門。
江永華老爺子硬著頭皮收下了,當天就開始上崗。
江永華老爺子教得認真,宋立夏和宋小滿也學得仔細。
按照峰山大隊拜師的老規矩,徒弟還得給師傅免費乾三年活。
於是,江永華老爺子那一間半石頭房的缺口,被宋立夏和宋小滿用竹子做成的籬笆圍了起來,糊上了厚厚的黃泥。
紅泥小火爐搬了過去,兄弟倆撿來的柴火直接把這半間廚房給堆了個半滿。
看到江家爺倆天天吃煮紅薯,宋立夏和宋小滿更是直接接過了掌勺大權。
從此,下放三人組總算是擺脫了煮紅薯的魔爪,吃上了烤土豆、烤紅薯、土豆餅、紅薯土豆餅、土豆紅薯糕、紅薯乾、紅薯窩窩頭、紅薯湯、紅薯渣丸子、紅薯粉條……
吃膩了的話,還能搗鼓點野菜,或者換點玉米麵,運氣好還能弄到點米、麵、肉,做點彆的什麼花樣。
喜歡穿到六零當團寵請大家收藏:()穿到六零當團寵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