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立夏每個禮拜要上五天半到六天的學,在家的時光很短暫。
但每每放假,他都不肯閒著。
不是下地賺工分,就是在自留地裡倒騰。
宋立夏的勤勉帶動了和他一個被窩的宋小滿。
隻是,宋小滿卻“誌不在地”。
作為一個“歐皇”,他的領域在大峰山和青竹溪。
聽說,他還收了一個“小弟”,隻是這“小弟”頗為神秘家裡誰也沒見過。
可即便他當了“大哥”,該打的豬草還是得打,一天也不能落下。
不過,有了“小弟”幫忙,他收獲的獵物還真是有了穩步的增長。
隨著溫度一天天的降了下來,又到了一年一度醃製臘味的時節。宋大誌特地托胡三搞了一批井鹽回來,又帶著宋立夏和宋小滿進了幾趟山,端了好些個兔子窩。
一來,兔皮無論是做衣服,還是做被褥,保暖係數都是一等一的。
二來,蚊子腿再小都是肉,兔子它就更香了。
最先享受的,自然是每天都需要往返三公裡的走讀生,宋立夏。
宋苗“略施小計”,就把宋大誌那一身洗得已經不保暖的軍大衣,改成了兔皮內膽的“定製款”。
這“定製款”的兔皮大衣優點和缺點都很明顯。
優點是,很保暖!
缺點是,太保暖了!以至於宋南星每次都要帶兩條毛巾去上學。
每次出門的時候都要塞一條在後背,等到了學校門口,扯出來擦把汗,這才能體麵的進教室。
要不然,那汗濕的衣服,被無孔不入的寒風一吹,這風寒感冒遲早得找上門。
放學的時候,同樣如是。
出門塞毛巾,回家取來擦汗。
自打宋立夏穿上新衣服,每天就多了一個任務:
洗兩條毛巾,並把它們烘乾。
看著宋立夏每天不是在洗毛巾,就是在洗毛巾的路上,宋小滿虎軀一震,默默的收回了對新衣服的向往。
他接受了宋立夏的就棉衣,並讓宋苗把他那一份毛皮製成了褥子。
輪到宋南星的時候,情況又不一樣了。
宋小滿能撿宋立夏的衣服穿,可宋南星不行啊!
倒不是重男輕女,也不是宋苗搞特殊,而是宋小滿同學的棉衣,根本就沒法“繼承”。
領口、袖口,衣襟……但凡宋小滿穿過的衣服,就沒有一處完完整整,能見人的。
汙漬、毛邊、破損……隻有你想不到的,沒有宋小滿做不到的。
就連宋小滿自己都嫌棄,就跟彆說彆說宋南星了。
看到大娘大嬸們把大孩子的衣服改小以後,給小一點的孩子穿。
宋苗也不是沒有心動過。
隻是試了一次,宋苗就再也沒有提這一茬。
改一件宋小滿的衣服給宋南星穿,比重新做一件還費勁。
宋苗吃了一次虧,就再也不上這個當,直接把就棉衣裡的棉花掏出來重新彈一彈,再拿兩隻臘兔子,找三奶奶“換”一匹藍底白花的土布,給宋南星直接做起了“新衣服”。
至於宋小滿選擇的兔皮褥子,宋南星自然也不能少。
甚至為了把兩者區分開來,宋苗還給宋南星那一床褥子繡上了一朵漂亮的小雛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