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到大鍘刀的,不是彆人,正是農行龐主任家的那個小兒子,龐景輝。
他這番動靜不僅驚動了宋大誌,也嚇傻了跟在他身後那幫“兄弟”。
都是十多歲的半大孩子,又傻不愣登的,不免讓宋大誌想起了自家那兩個小兔崽子。
本來打算報警的宋大誌,到底起了惻隱之心,隻是把這幾個人綁起來,吊到南山頂的大樹上,小懲大誡了一番。
也算是……給這群孩子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而打著“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主意,特地跟在龐景輝等人身後的三賴子一夥,看到這一出,卻不禁打了個寒顫。
打那以後,宋大誌的大名就在桃源縣那群社會閒散人員中間傳開了,再也沒有人敢打宋南星一家子的主意。
畢竟,被吊在樹上下不來的滋味,誰試誰知道。
龐景輝經此一役,收斂了不少,樂得龐主任特地拎了禮品來謝宋大誌,甚至還想把龐景輝送到宋大誌這裡來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
宋大誌可沒有接這個“燙手山芋”,而是建議龐主任把孩子送去參軍。
龐主任越品越覺得有道理,還真就托了關係,把龐景輝給送到了部隊去。
部隊是座大熔爐,進來一身鐵,出去滿身鋼。
自從來到部隊,龐景輝每天都在其中錘煉打磨,淬火煉鋼,每一天都在刷新成長。
等到他放假回來探親,直接跟變了一個人似的。
更是因為救了一個被拐賣的孩子,桃源縣最典型的“反麵教材”居然也有了正麵形象。
當然,這都是後話。
但龐主任能把他“名聲在外”的小兒子送到部隊去,這件事本身,卻引起了宋南星的極大興趣。
於是,宋南星攛掇著宋大誌,“深入了解”了一下龐主任。
宋大誌本來就是個女兒奴,宋南星的話就是聖旨。
閨女讓他打聽龐主任,宋大誌恨不得把龐主任的九族都給捋一遍。
這麼捋下來,宋大誌才發現,這個龐主任還真不簡單。
農民的爸,三婚嫁首長的媽,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七個,各個都是端鐵飯碗的高級知識分子,找的對象也都是職工家庭,這盤根錯節的關係,怪不得能夠心想事成。
一般人遇到這種情況,第一想法就是和龐主任打好關係,套個近乎,可宋大誌和宋南星父女卻默默的拉開了和龐主任的距離。
說好聽點,他們和龐景輝叫做“不打不相識”;說難聽點,他們父女倆就是龐景輝人生路上最大的黑曆史。
他們父女倆識趣點,還能落得個好;要是不識趣,玩什麼“挾恩以報”,這一窩的狐狸,完全能夠玩死他們父女倆。
那可是連續三婚,越嫁越好;子女七人,無一不成才的逆天家族。
玩不過!
根本玩不過!
於是,時隔許久,宋南星再一次踏上了去往省城的客車。
等到宋向文兩個月的培訓期一結束,宋南星趕緊把他給叫了過來,自己則跟著宋大誌回來宋家村,悠閒的過自己的小日子,把爛攤子留給宋向文去收拾。
宋向文得知此事的前因後果,沉默了好一陣。
這對父女是不是忘了那句老話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
可那好歹是自己認下的師弟、自己過繼的女兒,他能怎麼辦?
當然是,給他們擦屁股咯!
宋向文隻不過是跟鄭遠成提了一嘴,宋南星把他在桃源縣買的房子搞成了一個診療室,鄭遠成就來了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