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村小定在了宋家村,但教學設備、教具和老師都還是峰山小學搬過來的。
宋家村得到的,有且僅有一個民辦教師的資格。
這資格,被宋大山家那個花五十斤糧換回來的媳婦成江萍,牢牢的抓住了。
她的婆婆宋李氏既得意,又有點媳婦脫離手掌心的失落。
成江萍可沒把自家婆婆這點失落放在眼裡,而是積極的張羅著,把自家的兩個孩子全都塞進學校裡。
她的妯娌張娟看到這種情況,也開始心動了。
正月初九,宋李氏家又雙叒叕吵了起來。
成江萍就不說了,剛當上民辦教師,要起個先鋒帶頭作用,用自己的工資把孩子送學校,誰都管不著!
但張娟也吵著要讓自己的三個孩子上學,這可就觸碰到了宋李氏的逆鱗。
隻是,一向依來順受的張娟,這一次可沒給宋李氏這個婆婆一點麵子,嚷嚷著:
要麼分家單過,要麼就讓孩子們去上學,她自己就是個睜眼瞎,知道目不識丁的苦,不能讓孩子也受這個罪。
成江萍護著家裡的五個孩子,旗幟鮮明的站在了嫂子這一頭,留下家裡三個男人抱著頭,蹲在一角裝石墩子。
宋大邦氣得發抖,扭頭問了宋李氏一句:“你怎麼選?”
宋李氏囂張跋扈的說道:“選什麼選,老娘一個都不選!”
宋大邦立刻找來了三奶奶和其他的生產隊乾部,強製性的給他們一家子分了家。
老頭子宋遠達和宋李氏一戶,戶主宋李氏;宋大海一家五口一戶,戶主張娟;宋大山一家四口一戶,戶主成江萍。
決議一出,整個宋家村的人都跑來看起了熱鬨,宋遠達父子三人最後那點臉麵,都被宋大邦給扒了下來,踩在了地上。
不過,卻沒有一個人心疼他們仨。
張娟多好一個人,嫁過來受了他們家多少年的磋磨,人家可從來沒有說一句宋家的不是。
如今,人家就想讓孩子讀個書而已,能有什麼錯?
看看人家宋大誌家仨孩子,就是因為讀書讀得好,都成了大學生,端上鐵飯碗了。
就連宋誌宏和羅彩兒,跟著果果那小丫頭學了兩個月,也都上了中專,以後出來也能吃供應糧。
宋家村誰不豔羨?
宋李氏一個婦道人家,不懂事也就算了,家裡三個大老爺們,尤其是親爹宋大海,居然不幫理也不幫親!
誰見了不說一句,活該!
成江萍和張娟都是知道宋李氏的性子的,聽說能分家,當即知情識趣的表示,除了自己住的那屋、屋裡的東西、生產隊剛分下來的糧,以及開火煮飯的物什兒,其他什麼都不要。
反正,要也要不來。
大家又都不傻,三奶奶和生產隊乾部更是一聽就明白過來,當即表示:
既然分家不分產,那逢年過節也不用孝敬父母什麼錢。隻在宋遠達和宋李氏能動的時候,每年給五十斤糧就行。等宋遠達和宋李氏不能動了,再到兄弟倆家輪流吃。
生病吃藥、入土安埋等事宜,一概由兄弟倆共同商議,共同負責不得推諉。
宋遠達一家子分家的事兒,就這麼定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