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宮。
當李承乾聽聞諸國使者竟敢圍堵林府,頓時是勃然大怒,拍案而起:“豈有此理!番邦蠻夷,安敢在長安如此放肆?!”
然而,當貼身內侍王林將後續情況詳細道來,尤其是說到李世民震怒,十六衛精銳齊出,甚至連北衙禁軍都出動了,英國公李勣親自調兵時,李承乾的眉頭瞬間皺成一團。
他踱步到窗前,看著宮牆內四方的天空,沉吟道:“父皇此舉是否太過興師動眾了?!”
“如此刀兵相向,豈非顯得我大唐毫無氣度,恃強淩弱?恐寒了周邊藩國歸化之心,有損我煌煌天朝仁德懷遠之形象啊!”
太子妃蘇氏在一旁柔聲勸道:“殿下,父皇深謀遠慮,此舉必有其深意!”
“長安伯屢立奇功,更是獻上增產神物,於國於民皆有大恩,父皇維護於他,亦是彰顯朝廷不負功臣之心!”
“且番邦使者聚眾逼宮,本就是對大唐國威的挑釁,若不強硬反擊,日後豈非人人可效仿?”
李承乾聞言,搖了搖頭,他自幼接受孔穎達、於誌寧等大儒的教導,滿腦子都是“修文德以來之”的懷柔理念,總覺得武力威懾是下乘,王道仁政才是根本。
他憂慮的是“大國形象”和“藩國感受”,卻未能第一時間洞察到這背後涉及的核心——國威與尊嚴,絕不容挑釁!
“不行,孤得去麵見父皇。”李承乾終究放心不下。
“如此作為,恐非聖君之道,需勸諫父皇,當以仁德服人,而非兵戈之利。”
蘇氏還想再勸,李承乾已擺擺手,徑直出了東宮,往立政殿方向而去。
蘇氏見狀,不禁長歎了一口氣。
立政殿。
“哈哈哈……痛快!”
聽完李君羨的稟報,李世民哈哈大笑,直呼痛快。
“真是難為高陽了,還有平安,他們都是好孩子!”長孫皇後滿臉心疼的說道。
“陛下,皇後娘娘,太子殿下求見!”就在這時,清竹快步走了進來朝夫婦倆躬身說道。
李世民與長孫皇後對視一眼,心中已猜到了幾分。
“讓他進來!”李世民淡淡道,眸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考量。
李承乾步入殿內,朝夫婦倆恭敬行禮。
“兒臣見過父皇母後!”
李世民擺手:“不必多禮!”
長孫皇後微笑問道:“承乾此來可是有事?”
李承乾拱手道:“母後,兒臣聽聞方才林府之事,父皇調動大軍,威懾諸國使者,兒臣以為此舉是否略顯操切?”
“我大唐乃天朝上國,當以德服人,以理曉之,如此刀兵相加,恐失藩國之心,損及父皇仁德之名!”
“長安伯雖受委屈,但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或許更能顯我大國氣度?”
他一番話說完,自覺有理有據,滿是憂國憂君之情。
然而,李世民聽完,非但沒有欣慰,反而直接氣笑了:“嗬!好一個“以德服人”!好一個“大國氣度”!承乾,朕給你請了那麼多老師,就教會了你這些迂腐之見?!”
李承乾被父皇突如其來的厲聲嗬斥嚇得一顫,愣在原地:“父皇……”
李世民站起身,走到李承乾麵前,目光如炬,仿佛要看透他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