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封博允對江立明能明哲保身的事情很是憤怒,江立明忙同封博允解釋。
“博允兄,請聽我解釋。”
“我當年和博允兄說過的每一句話都是發自肺腑的真心之言,我從未欺騙過博允兄,不管博允兄怎麼想,在我心裡始終還是將博允兄當做知己。”
“這些年我待在孫相身邊,不就是為了今日,能與博允兄同行,將孫相的罪行揭露。”
“孫相生性多疑,為了能得到他的信任,我隻能徹底將自己偽裝起來,博允兄你不知道的這些年我過得有多不容易。”
“被迫忍辱負重做著那些昧良心的事情,我的良心終日受著無儘的煎熬,全靠著與你曾經的約定,才撐了下來。”
“博允兄,世人皆不諒解我也沒關係,我隻求你能理解我。”
江立明言辭懇切,看向封博允的目光裡滿是期待,好似下一刻封博允要是不相信他,他就會受到傷害。
封博允和江立明鬥了這麼多年,如今竟然分不清江立明究竟哪句話是真哪句話是假,對江立明的說法,他半信半疑。
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觀察後,封博允才逐漸相信江立明的話,相信他視為知己的那個江立明重新回來了。
這段時間江立明行事全然擺脫了在孫相那裡的行事作風,他不再不擇手段心狠手辣,他開始像曾經他們說的那樣,處處為百姓考慮。
兩人關係雖回回不到之前那樣親近,封博允對江立明的警惕,卻還是降低不少。
和江立明不受重視不被信任的處境不同,封博允因孫相之事有功,深得皇帝信任重視,封博允也從未讓皇帝失望。
就在封博允以為,他的抱負和理想正在逐一實現時,江立明重新爬回了朝中。
皇帝的信任,逐漸偏向江立明。
麵對封博允的諫言,皇帝開始不再重視,看向封博允的眼裡也多了幾分忌憚。
封博允不知原由,在他眼裡皇帝是他的伯樂,是值得他畢生效忠之人,卻不知在他不知道的地方,江立明已經逐漸取代了他的位置。
“陛下有所不知,前段時間某地發生天災,陛下派那封博允前往賑災之時,封博允全然沒有在百姓麵前提及陛下的心意。”
“現在,外麵的百姓都在誇讚封博允是個好官,為了受災的百姓甘願拿出全部俸祿,無人記得陛下的善舉。”
“封博允的名聲,怎可蓋過陛下。”
“臣鬥膽求陛下留心封博允此人,這朝中可萬萬不能再出一個孫相了!”
在江立明的挑撥離間下,皇帝臉色逐漸陰沉,孫相雖然已死,可隻要想起孫相皇帝仍舊心生忌憚。
這朝中,的確不能再出一個孫相。
皇帝開始懷疑,他是否太過信任重用封博允了,封博允現在表現得是無欲無求,可難保以後封博允不會變成孫相那樣的人。
皇帝開始提拔江立明,讓其在朝中擁有足夠的勢力,能與封博允達到平和的狀態,他想用江立明去製衡封博允。
在封博允想清楚這一點後,心裡很是悲痛,他沒想到他毫無保留效忠的人,竟然會這樣想他。
封博允本就不在意什麼權利地位,皇帝想製衡他,那他就如皇帝所願,封博允開始將更多心思放在事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