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來到站在略顯空曠但已打掃乾淨的修械所廠房裡,陳曉克正盤算著如何開始“搬運”大計,就聽到門外傳來了動靜。
隻見幾位穿著中山裝、乾部模樣的人在街道乾部的陪同下走了進來。
為首的一位中年男子笑容和煦,主動伸出手:“您就是陳曉克同誌吧?我是NC市第二區的副區長,我姓楊。工業局的沈局長特意跟我們打了招呼,說您這裡要開辦工廠,支援部隊建設,讓我們區政府務必全力配合和支持!我們區裡對您這樣有技術、有覺悟的同誌辦廠,是非常歡迎的!”
陳曉克連忙握手,心裡感慨這時代的政府效率和工作作風真是雷厲風行又紮實。“楊區長,太感謝了!正需要政府幫忙呢,您這就來了,真是雪中送炭!”
楊副區長擺擺手:“應該的,應該的。恢複生產、保障就業、支持軍工,都是我們當前的頭等大事。陳同誌,有什麼困難你儘管提,隻要區裡能解決的,我們一定儘力。”
陳曉克就等著這句話。他立刻將思考好的需求說了出來:“楊區長,不瞞您說,現在廠房有了,電也通了,但就我一個光杆司令。工廠要運轉起來,首先得有人。”
他掰著手指頭細數:
“第一,得有個看門護廠的老師傅,人要可靠本分,最好能住在廠裡,兼顧晚上的安全。”
陳曉克要來回穿越,不可能守在工廠裡,需要一個看門的保安。
“第二,需要一位能協助管理工廠日常事務的同誌,處理些材料登記、工人考勤、對外聯絡的雜事。”
同樣的道路,這是負責日常生產的人。
“第三,也是最關鍵的,需要五到六名生產工人。最好是有經驗、熟悉機床操作的技術工人,如果沒有,踏實肯乾的普通工人也行,我可以帶學徒!主要是人要可靠,肯鑽研,能吃得了機械加工這碗飯。”
楊副區長聽得非常認真,還拿出筆記本仔細記下。
聽完陳曉克的話,思慮片刻就道,“嗯,人手問題是大事,也是好事!能解決好幾個同誌的就業嘛。你放心,陳同誌,你這些要求都很實在。我們區政府對轄區裡的居民和原有工廠的職工情況都有摸底。”
他合上筆記本,信心十足地說:
“看門的人選好辦,我可以給你找一位成分好、責任心強的老同誌,或者是家裡住房困難的軍工家屬,安排他們住廠裡,肯定放心。”
“協助管理的人,我可以從原先舊廠留下來的文書或者識字的進步青年裡給你物色一個。”
“至於技術工人,這可真是問對人了!”楊副區長聲音提高了一些,“去年好多舊廠整頓、合並,有些老師傅一時還沒安排到合適的崗位,有些還在家待著呢!我回去就查檔案,給你找幾個以前在機械廠、修配廠乾過車工、鉗工的老師傅,保證技術過硬、人品端正!學徒也好辦,街道上有的是想學門手藝的年輕小夥!”
實際上現在就業形勢不好,國內剛解放,真的百廢待興,有大量的城市待業人員。
陳曉克這個廠子看似一開始要不了幾個人,但是能解決一部分,就是一部分,對於政府來說,就是減輕壓力。
陳曉克一聽,大喜過望:“那太好了!楊區長,真是太感謝了!我就一個要求,人一定要踏實、肯乾、手腳乾淨。技術差點可以學,但人品是第一位。”
這是關鍵,陳曉克對這裡情況不明,可真怕混進來什麼人。
“放心吧,陳同誌!給你推薦的人,我們都得把關!”楊副區長笑著保證,“這都是給部隊生產重要零件的地方,政治可靠和技術過硬一樣重要!我這就回去安排,儘快把人給你派過來,讓你這‘前進機械修理廠’儘快轉起來!”
送走了楊副區長,陳曉克心中大定。
有了區政府出麵招人,不僅效率高,而且人員的可靠性和背景審查都有了保障,遠比自己漫無目的地去找要強得多。
街道乾部,還向陳曉克介紹了附近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