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幾天,電業工人挖坑、立杆、架線、安裝新變壓器。
合閘送電的那一刻,車間裡所有的燈明顯變得更亮、更穩定,機床啟動時電壓驟降導致的燈光昏暗現象徹底消失。
劉金生師傅開動那台最大的龍門刨床,運行平穩有力,他咧嘴一笑:“這下好了!乾重活兒再也不用提心吊膽了!”
第二場“及時雨”:信息的血管——電話線
電話站的李班長帶著人,爬杆架線,一根黑色的電話線從主乾道直接拉進了陳曉克的辦公室。
他們在牆上裝了一個黑色的手搖式電話機。
“陳經理,號碼是NC市轉前進機械廠。以後有啥急事,跟局裡、跟客戶聯係,就不用派人跑斷腿了!搖一下,總機就給你接過去!”李班長搖了幾下示範,聽筒裡傳來了總機話務員清晰的聲音。
這部電話成了工廠的“神經中樞”。客戶詢價、訂單確認、急件催貨、向工業局請示彙報…效率得到了質的提升。羅文昌感慨:“以前為確認一個事,半天時間就搭在路上了,現在搖個電話幾分鐘就說清了!”
第三場“及時雨”:工業的糧食——計劃物料
沈局長把陳曉克拉到一邊,低聲卻有力地說:“曉克,最重要的還是‘口糧’問題。局裡開了協調會,給你們廠的生鐵、焦炭、廢鋼、型材的計劃指標,在原有基礎上再提高三成!以後每個月,物資局會按計劃直接把車皮發到你們廠附近的貨場。但是,”他語氣加重,“任務也加重了!軍代表和鐵路局的訂單必須優先保障,按期交付。”
陳曉克心中大喜,這是最實在的支持!“請局長放心,物料有了保障,我們絕對完成任務,絕不給局裡丟臉。”
沈局長也滿意陳曉克態度,現在前進廠可是給市裡解決了許多問題,各廠的設備維修可就依靠前進廠生產的配件維護。
這幾項基礎建設的落地,仿佛給飛速奔跑的“前進廠”鋪平了跑道、加滿了燃油。
電力充足穩定,設備效能得到徹底釋放,三班倒生產成為常態。
電話暢通,溝通效率極大提高,工廠與市場的連接更加緊密。
物料保障,讓老師們傅們不再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發愁,可以心無旁騖地鑽研技術、組織生產。
隻是前進廠向上級申請的自來水問題,這次卻沒有解決。
隻是陳曉克還沒有說,沈局長就已經麵露難他對陳曉克道,“曉克同誌啊,其他問題市裡儘量幫你們解決,但是自來水這事…恐怕得緩一緩了。”沈局長歎了口氣,語氣帶著幾分無奈和歉意,“現在全國上下,所有的好鋼管、好鑄鐵管,都得優先保障東北的工業建設、保障軍工廠,還有支援抗美援朝前線的工事和後勤。咱們NC市的管網擴張計劃,暫時批不下來指標。”
解決NC市裡更多居民吃水難的問題,一直都掛念在市委的心頭。
市委早就準備擴建自來水廠,擴大居民用水的便捷。
可是解放以來一直有各種各樣的原因,使得這個問題沒有解決。
現在更是如此。
沈局長指了指廠區角落那口老井:“用水的問題,你們還得靠自己多想想法子,把這口井再打深一點,多備幾個儲水的大缸。艱苦一下,克服克服!”
陳曉克立刻表示理解:“局長,您放心!前線打仗要緊,我們這點困難不算什麼,保證克服!”
既然市裡解決不了,那麼陳曉克就自己想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