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眼眶一熱,輕聲喚道:“爸……”
“這事,彆跟你媽說。”
蘇德文慢慢站起身,拍了拍褲子上的灰塵,轉身往門口走。
他的脊梁不再筆直,微微佝僂著。
“我明天去趟龍海,”他站在門框邊,聲音低低傳來,“聽說那邊新開了個布料市場,港商直接帶貨上岸,價格能便宜三成。”
蘇曉玥望著父親那蹣跚離去的背影,久久未動。
直到腳步聲徹底消失在夜風裡,她才緩緩蹲下,從床底拖出那個上了鎖的樟木箱。
打開後,取出一本泛黃的手寫筆記。
那是母親留下的“秘典”。
她輕輕翻開,紙頁沙沙作響。
當翻到“1983年深市商業地圖”那一頁時,指尖忽然觸到一絲溫熱。
龍海港的位置,竟微微發燙。
“首批外資布商入駐,政策即將落地,通關效率提升七成。”
她怔怔地望著那行字,心跳逐漸加快。
抬起頭,望向窗外無邊的夜色。
深市灣的水麵倒映著城市的燈火,波光粼粼。
建築工地上的燈刺破黑夜,掃過天際,勾勒出一幢正在拔地而起的大樓輪廓。
那裡,是華國貿易中心的工地。
三天的大雨,淅淅瀝瀝地傾瀉在這片寂靜的村莊上。
雨水如注,衝刷著原本鬆軟的土路,將路麵衝刷得坑坑窪窪。
蘇曉玥穿著一雙半舊的膠鞋,深一腳淺一腳地踩在泥水之中。
每走一步,腳下的泥土便發出“咕嘰咕嘰”的聲響。
她懷裡緊緊護著剛取回的那份《經濟日報》。
報紙第四版的角落裡,一條不起眼的通知被她圈得格外醒目。
“化纖原料進口配額調整”。
短短十個字,卻是她連續三天蹲守郵局才等來的重要消息。
這正是市麵上確良布價格飛漲背後的官方信號。
她早已料到市場要變,可如今,這行字印在紙上,成了無法回避的現實。
“曉玥姐!”
一聲帶著哭腔的呼喊從雨幕中傳來。
齊娟娟撐著一塊老舊的油布傘,跌跌撞撞地跑了過來,發梢滴著水。
她喘著氣,嘴唇微微發抖。
“布市……又漲價了!今早的消息,確良布每米漲了八毛!咱們手裡那批海港來的料子,要是現在出手,轉手就能淨賺三千塊啊!”
她的聲音裡既有興奮,又帶著急切。
可蘇曉玥卻笑不出。
她低頭看著懷裡的報紙,指尖緩緩撫過那條被圈出的通知,眉頭越鎖越緊。
三千塊的確不少,但她更在意的是背後的變動。
市場的風向變了,有人已經開始布局。
而她們卻還被困在這場雨裡,看不清方向。
她知道,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
舊糧倉辦公室。
吳順強正蹲在角落的木桌前,一手抓著賬本,一手瘋狂地撥動著算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