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啊,服裝設計可不是小孩過家家,講究的是專業和實力。巴黎那邊看重的,從來都是立體剪裁、結構美感和麵料工藝,不是這種‘場景化表演’。”
其中一個評委,是來自國內某大型國營紡織廠的設計主任,年約五十,戴著金絲邊眼鏡。
他拿起一件掛在展架上的拚布外套,仔細翻看袖口和內襯,眉頭漸漸皺了起來。
“這線頭處理得也太糙了吧?邊角都外露,根本不像正式展品,倒像是學生作業。”
他毫不留情地批評道。
“這並不是工藝粗糙,”蘇曉玥強壓住心頭的怒火,“這是特意設計的‘做舊’風格,追求的是一種時光沉澱後的質感。就像那些傳世的老瓷器,表麵或許有劃痕,有斑駁,但正因這些痕跡,才更顯真實與珍貴。美,並不隻是光鮮亮麗,有時候,殘缺也是一種表達。”
“年輕人,彆總是找借口。”
那評委不耐煩地擺了擺手,鏡片後的眼睛透著一絲不屑。
“再怎麼解釋,做工不精細就是不精細。在評審標準裡,這一項最多隻能給個及格分。”
他說完,低頭在評分表上寫下一串數字。
她的手指微微顫抖,目光不由自主地朝不遠處的林宴龍看去。
老人站在人群邊緣,神情凝重,見蘇曉玥望來,隻是輕輕搖了搖頭。
他雖有話語權,但在公開場合,卻無法公然乾涉評審團的決定。
“接下來,請各位評委點評本次大秀主推款,‘漁光曲’係列。”
主持人適時走上前,手持話筒,語氣莊重。
她小心翼翼地拿起那件綴滿手工盤扣的紅色改良旗袍,緩緩展示在眾人麵前。
旗袍的布料在燈光下泛著絲綢特有的光澤,盤扣排列如音符般錯落有致。
衛成霖瞥了一眼那件旗袍,冷笑一聲。
“盤扣是老手藝沒錯,傳統工藝也值得尊重。但用在這種現代修身款上,未免太突兀了吧?風格完全不搭。旗袍是古典的,而這種緊身剪裁是西式的,生硬拚湊,顯得不倫不類。”
他雙手插在西裝褲袋裡,語氣咄咄逼人。
“誰說不搭的?”
所有人不由自主地回頭。
隻見一位女人穿著寬大的醫院病號服,腳步虛弱。
來人正是劉小英。
她慢慢走近展台,沒有理會周圍人驚訝的目光,而是伸出微微顫抖的手,輕輕撫過那件旗袍的腰線。
“宋式旗袍講究的是‘三彎九翹’三彎,指的是脖頸、腰部與臀部的自然曲線;九翹,則是肩、袖、襟、擺等九處關鍵部位的弧度處理。這件衣服,在第4根肋骨的地方收進了整整1.5厘米,保留了傳統旗袍的曲線韻致,又巧妙貼合了現代女性的身形比例。”
評委們紛紛交換眼神,臉上寫滿了震驚。
國營廠的科長更是瞪大了眼睛,突然猛地站起身,脫口而出:“您……您是紡織學院畢業的劉小英?當年紡織界的那個?”
劉小英輕輕地點了下頭。
科長一下子激動起來,聲音都拔高了幾度。
“大家注意!這位可是吳教授的得意門生!當年她設計的係列,還在博覽會上拿過獎呢!那可是國際級彆的認可,含金量十足啊!”
氣氛一下子變了。
衛成霖臉色難看,嘴角微微抽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