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令文老實回答:“倒是可以……”但從未有人這樣做過。
一是他們和官員作息差不多,基本都是坊門一開就往外走。住得遠的,平旦時分,也就是早上四點左右就要起床。因為做飯來不及,所以此時早食都很簡單,一般就是粥或麵片湯,更沒有時間準備豐盛的午食外帶。
二是皇城不是初高中校門可以在外麵送飯,此時外賣文化也不像宋朝般發達,溫盤還沒出現,雙層銅盒保溫效果也一般。一大早做出來,提到國子監,待到中午,早冷了。就算還溫著,也不如熱乎的飯菜,還是在國子監將就吃吧。
三是最重要的一點,家裡的午食其實也沒那麼驚豔,值得摒棄萬難非要提著去……
他不說話還好,一說話微微蹙眉,配上清臒的麵容,感覺下一秒就要愁苦到暈過去了。
祝明璃由衷道:“長太高也不好。”若是矮點,還勻稱些。
沈令文:?怎麼總是跟不上思路。
提出帶飯的想法後,祝明璃腦海裡就已經把難點考慮了一遍。首先保溫是個問題,其次有的菜不適合帶飯,加熱後會有剩菜味,所以菜式的選擇上也要思量。
“等會兒我要寫單子讓人出府采買,正好順道把你的提盒也買了。不過時間短,沒什麼功夫準備,菜色上確實做不到完美。”祝明璃說著就有了主意,站起來,“你放心吧,你的吃食,我會當個事兒辦的。”
沈令文現在才回過味兒來,三叔母並非跳脫,而是太利落,風風火火的。
他們的對話直接跳過了關切問候、想法子、推拒、道謝等過程,幾句話的功夫,事情就敲定了。
沈令文不是個優柔扭捏的人,好不容易有長輩關切,且祝明璃自己也敲定了,他再有意見算什麼事兒。
他跟著站起來,深深行禮:“那就勞煩叔母掛心了。”
祝明璃喜歡有禮貌的小孩:“沒事兒,也不麻煩。”這可不是客氣,反正都是小廚房一鍋出。
她想儘快讓食肆開業,沒有太多功夫閒聊,該做的人情也做了,可以散了。
“二郎若是還像這般,在衣食住行上有欠缺的,都可來尋我。”祝明璃道,“我手上還有些事兒要忙——”
沈令文聞弦知雅意道:“三叔母您先忙。”
祝明璃微笑點頭,轉身往外走,食肆的家具廚具要畫圖紙讓匠人打造,崗位也要定下來,菜色菜式也要試過……確實很忙。
沈令文看著她的背影,心想原來一府主母竟如此難做,比家主都忙碌。
*
沈府最不缺的就是仆役,隻要分工做好,乾什麼都很高效。
晌午給的單子,下午暮鼓還沒敲,商鋪就把貨物送到了沈府。秘書綠綺焦尾一一點過,拿不準主意的再來問祝明璃,采購就完成了。
而此時祝明璃已經把新的“績效方案”寫了出來。去食肆做工的廚娘肯定要漲月錢的,做得好,更有獎勵。
本來祝明璃說的是賣糕點,但既然鋪麵都有了,早食生意也可以一起做。無論是烘焙還是做早食,都要早起,祝明璃乾脆就給她們排了輪班,免得累著。
人手安排好就開始畫圖紙,府裡匠人做不好的、不擅長的,就去府外尋人。
小廚房的廚娘本是被排擠到三房來的,如今是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讓大廚房的人好生嫉妒。
主母厚道,她也感念其知遇之恩,帶了幾個小徒弟,不藏私,好好教。而且前些時日主母新定了規矩,“師帶徒”,師父做的好也是有獎勵的。所以現在開食肆,廚娘是不缺的。
三房高效運轉著,祝明璃還專門抽時間給大家來了個“上崗前動員會”,食肆若是利高,她絕不會虧待手下,月錢、賞錢都要加,吃穿上給福利,年節還會發米糧布帛。
最後一條靈感來自於中國自古以來鐵飯碗都有的福利,此時的官員們會發糧發肉,後世就是發米麵油,大夥兒都喜歡這種穩穩的幸福感。
以至於現在大夥兒比祝明璃還興奮,成日盼著食肆早日開張。
沈令儀也聽了一回動員大會,回院就寫信給想再來府上做客的小娘子們,告訴他們以後甜糕會在長興坊的糕肆賣,想吃多少買多少,彆再來埋怨她了。
到時長安定會掀起好一陣熱鬨。
不過在這之前,國子監先生出了一回熱鬨。
就在祝明璃決定讓沈令文帶飯的那日下午,采辦仆婦就買來了雙層銅製提盒,中空層可以很好地隔熱。針線娘子按照其形狀縫製了棉套,再塞入紙屑,至此,保溫提盒就準備完成。
準備暮食的時候,順道就給明日“備菜”。肉類醃製好、茄瓜切好,通通吊在水井裡冷藏,翌日一早三下五除二做好,裝進提盒,沈令文離開時,正好帶走。
出京這麼久,一回來,沈令文就要立刻恢複以往的作息。
大早上翻起來,犯困著洗漱。
以往起不來的時候,他都出府買早食。在坊門旁等它打開的時候,順便在路邊買點胡餅蒸餅,熱乎的,省事省時。
也就是生徒才能這般任性,騎馬上朝的官員們可不敢冒險,萬一被禦史看到啃芝麻胡餅滿身掉渣,一個“有辱官緘”的名頭是跑不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