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馳見狀,忙示意老宅跟隨來的兩名隨從前去幫忙,臉上滿是招待不周的愧疚之色。
倒是與新宅比鄰而居的二房眾人,無動於衷,神色淡漠。
萬寧想到餘萍臨死前說得“這個家,也就餘馳有些人味兒”,不由心中感慨。
她繼續道:“元宵節那日,南絮早早訂好了包間,那是觀賞念河燈船最好的位置,南絮是準備著在那看船上的好戲。
卻不想我和兄長幾人也到了此處茶酒肆,她便靈機一動,利用我們來見證即將要發生的意外。
那時南絮並不知道計劃有變,她因知曉我們幾人的身份,大概是借我們的身份更好地掩護自己。
隻是沒想到上船後南絮發現船艙裡的那個人有些不對勁,她無法判斷他是不是餘貴,於是出言試探。
我想所謂的苗姨娘其實是她與餘貴之間的某種暗語。
而我之前想著有人假扮餘富,所以不清楚餘富家眷情況這一推論並不成立,因為不管那人是餘富還是餘貴,都會對餘家眾事了然於胸,畢竟他們是以一個人的身份活著,怎可能不知道家中諸事。
隻是在南絮的誤導下,我還是走入了錯認譚大為凶手的籠子,延誤了破案的時機,讓南絮有充裕的時間指引陳媽媽等人殺戮餘家其他人。”
話說至此,萬寧難過地歎了口氣,眸色變得悲切。
滄玥知這孩子心事重,背負多,容易將責任儘數攬到自己身上,便挪了位置坐到了萬寧身邊以示安慰。
萬寧自是明白滄玥之意,連忙調整了心緒,繼續說道:“麵對南絮的暗語,真餘富自然不知曉,他隻當南絮記錯了自己家小妾的姓氏,並沒有想到南絮和餘貴是一夥的。
且當時餘富一門心思都在即將實施的計劃上,也不會去深究這點小疑惑。
接下去,餘富便扮做一位一心想要為女兒招婿的父親,極力表現,既加深了我們的印象也給他獨留秀州沒有前往江林儘尋了個合理的理由。
之後,他為了避免譚大懷疑,假意去後頭的小船向餘萍說說今晚招親的結果,其實是為了將小船後頭水燈船上的餘貴搬到船艙裡來。
餘富上了左邊的小船,悄悄走到船尾,將藏在船尾後麵水燈船上的餘貴拖上了船。
此時他發現餘貴竟然已經斷氣了。
不知那時他是否想過死後焚屍將會讓他的整個計劃逆轉,但我想在那個時刻,他也想不到那麼多,或者說想到了也彆無他法。他隻能將餘貴的屍體搬入小船,布置好,然後悄然回到了大船,再從大船快速去了另一條小船。
而餘萍正在那條小船上。
餘富依計藏入一條水燈船中,餘萍則哄騙餘駿,劃著另一水燈船拖著藏有餘富的船靠了岸。
到了岸邊,貪玩的餘駿馬上跳下船去岸上玩了,根本沒有在意後麵的水燈船上是否有人。
待餘駿走後,餘富便悄悄起身離開了念河邊。
因為那日大火的注意力都在花燈上,所以沒人注意到餘富曾回到過大船一會,連譚大也不曾發現。
但機緣巧合下,我因為一直盯著船尾,竟讓我看到餘富曾經回到了大船,隻是我的注意力被小船上那個坐在艙內思考的人影吸引,沒注意餘富的下一步舉動。
而那個人影,就是餘貴的屍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