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純冠狀動脈造影,通常時間為15至30分鐘,這個僅檢查血管的情況。若發現嚴重狹窄需立即放支架,這個時間約為30分鐘至2小時,當然這是普通情況,嚴重者可能麵要更長時間,甚至還要分次手術。如果在華夏,冠狀動脈造影大概需要5000至8000元,而支架植入術則要分幾種情況,金屬裸支架約8000至15000元一個,藥物塗層支架,則要10000至25000元一個。最貴的可降角支架,則要30000至50000元一個,當然這由患者選擇。折合這些,總費有一個支架的話,約為30000至60000元。”
“林醫生,我這樣說,你滿意嗎?”
“卡林特先生,你還有問題沒有回答完,一是手術中存不存在風險,如果存在風險,有多高的風險度,另外,病人手術做完,需要多長時間恢複健康,後期要不要服藥。”
“林醫生,任何手術都有風險,單就心血管手術來說,風險程度也是最高的,一般我們都會要患者家屬簽字,至於手術做完,通常住院觀察3至5天,如果無並發症就可以離開,1至2周避免劇烈運動,但需長期服藥。林醫生,不知你們中醫,對於這種準備怎樣治療。”
對於林小軒提出的問題,卡林特也做了補充,他回答得中規中矩,說完後,他再次問林小軒,看來這個卡林特對於西醫在華夏做這類手術,還是非常清楚的。
“卡特林先生,我們中醫的治療方法很簡單,有可能出乎你的意料之外。你看著。各位老前輩,不知你們記不記得在《黃帝內經》中有一段話。”
而林小軒回答完卡林特的話,眼睛則是看向現場那些神情凝重的老中醫,要想激起這些老中醫的信心,林小軒開始現場教學,於是他對著現場的那些中醫生說道;
“《黃帝內經》中有什麼話!”
年老的一把沒有記起,年輕的,估計還在搜索記憶,怎麼林小軒突然說出這個,他們一下子就愣住了。
“《黃帝內經》有雲: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心梗之症,實為心脈瘀阻,氣血不通。”
林小軒一邊說一邊從懷中取出針盒,取出三根細如發絲的銀針:
“其實中醫治療急性心肌梗塞,主要是針灸,隻需疏通心包經、心經,引氣血下行,患者症狀自解。”
說話之間,林小軒出手如電,當大家看清時,三根銀針已經精準刺入患者內關、膻中、心俞三穴。林小軒的手指在針尾輕輕一彈,銀針竟發出細微的嗡鳴聲。
“針鳴!”
人群裡瞬間炸開了鍋,幾位白發蒼蒼的老中醫踉蹌著往前湊,老花鏡滑到了鼻尖也顧不上推。
因為年齡較大和心情激動,他們的嘴唇的哆嗦著,有老人顫聲念叨,指尖無意地摩挲著自己隨身攜帶的銀針:
“活了大半輩子,隻在古籍殘卷裡見過‘針鳴’二字,說是氣血貫通到極致才有的異像......沒想到今天.....”
“裝神弄鬼!”
看到這一幕,卡林特和那些世界醫學協會的人則低聲嗤笑。
“針灸能夠治療急性心肌梗塞嗎?打死我也不相信。”
而林小軒施的銀針依舊在嗡鳴,並未消散,反倒隨著林小軒指尖的撚動愈發的清越,像初春冰棱融化的細響,又似遠山古寺的銅鈴輕振。
而患者原本紫紺的嘴唇竟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褪去了青黑,胸口起伏從急促變得平穩,原本滿頭大汗的大漢也恢複了正常,臉上不再有痛苦的表情,呼吸也趨於平穩。
如此情形,讓站在後排的那些年輕的中醫們早已忘了呼吸,他們沒有想到,針灸竟然還有如此療效,這可顛覆了他們以往對針灸的看法。
“這哪是施針,這分明是在調暢天之氣啊......”
一名老者看到這一幕,那是愴然出聲。
他的話音剛落,三根銀針的嗡鳴聲驟然收縮,患者喉間響起了一聲綿長的呼吸,眼睫毛輕輕顫動起來了。
“醒了,竟然醒了!如果這樣,那我們中醫的針灸也能治療心肌梗塞了。”
“沒想到,林醫生如此年紀,竟然有如此高深的醫術,老朽真是佩服。”
“看來,中醫的博大精深,根本不是我輩這些人能夠學透的,就如針灸,我覺得我在做夢。”
“我去探探的脈!”
有一名老中醫生顫顫歪歪的把手搭在這個中年漢子的手腕上,沒有多久,他的眼睛睜得老大,滿臉的不可思議。
“眾位,不簡單啊,從脈相來看,這名患者已經恢複得差不多了。隻要回去好好用中醫調理一下,基本上沒有問題了。”
“我看看!”
有了一個帶隊的,其他的幾名老中醫也連連走了過來,紛紛察看這個中年人的脈相,很快,都是由衷的讚歎起來。
而林小軒當然是讓開,畢竟要提升中醫的影響力,讓大家知道中醫醫術的厲害,所謂眼見為實,這些老中醫實地搭脈,這是最好的宣傳。
在這些老者的帶動下,年輕的中醫也活躍起來了,既然都是中醫,那他們都知道探脈,一番檢查之後,他們對林小軒的醫術那是佩服得五體投地。
畢竟在這個中年漢子被運進來之時的症狀,以及林小軒對這個患者展開治療之後,但現場的那些年輕中醫,包括那些老中醫,都一個個睜大了眼睛,他們不敢漏過任何一個細節,畢竟用針灸治療急性心肌梗塞,他們還是第一次聽說能夠這樣治。
要知道,就是現在的患者,如果有了這樣的病症,他們往往都會想起西醫的治療手術,那就是心臟堵了,要搭橋了。
至於中醫,他們往往不會想起。堂堂華夏,人們得了病,第一時間想到的是西醫,這證明中醫在整個華夏的人心中,中醫是如何的不待見,通過這些人,也讓很多人在心中形成了一種觀念,那就是中醫隻能治療小病,或者隻能調理身體,或者中醫是養生的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