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君不為名利,多次拒絕入秦。他有經天緯地之才,為相有何不可?”
“至於建文君的年齡?”
“誰讓寡人看上的丞相隻有二十四歲呢?”
“況且,建文君十八就已任相邦!”
“難道寡人還不如那趙王遷?!”
“大王息怒!”
群臣皆是抬手作揖。
公孫劫則顯得很從容。
他對權力其實不感興趣。
可他要做的很多事,需要有權力!
終於,有老臣緩步走出。
此人鬢角已白,臉上也有皺紋。
看麵相恐怕已過四十。
“稟大王,臣以為當拜建文君為相!”
“哦?”
秦王政臉色終於緩和了些。
就連公孫劫都投去好奇的目光。
看其冠帶裝束,必是位列九卿。
他就是王綰,目前擔任郎中令。
他手握玉圭,淡然走出。
“世人皆知,建文君有恩於大王。”
“此次更是以六座城邑換其入秦。”
“若大王不重用,必遭非議。”
“可若為相,於秦有利。”
“世人都知道,趙國相邦來我大秦為相!”
“名士自然知道何處才為梧桐!”
“郎中令所言甚是!”
“臣附議!”
李斯這時候則是走出附和。
還有諸多老將同樣走出。
因為讓公孫劫上位有諸多好處。
甚至是變相的羞辱趙國!
以後更不會有人去趙國!
公孫劫好歹也曾是邯鄲奇童。
還曾至稷下學習,為荀子高徒。
這時候的荀子可比後世學閥還狠。
稷下學宮更有著諸多弟子。
可公孫劫卻在趙國受辱!
那他們還會去趙國嗎?
不會的……
他們很可能直接就來秦國了!
他們隻會認為秦王政胸襟寬闊。
連敵國相邦都能予以高位!
那以後投秦的隻會更多!
若某人在趙國混不下去,會如何?
是否會效仿公孫劫呢?
畢竟公孫劫都能謀得高位!
不必管深層次的原因。
對很多人而言就是個誘惑!
至於這些將領支持也很正常。
類似楊端和這類老將都很實在。
他們的確是攻打過趙國。
和趙國將領也是死敵。
可這不影響他們欣賞公孫劫。
公孫劫的能力沒的說。
靠著公孫劫,讓秦國多次止步不前。
憑借馬鐙馬鞍,改變了戰場格局!
讓騎兵徹底進化為戰場主力!
讓他們很多人都吃過虧。
這些騎兵更是訓練有素。
全都能夠做到令行禁止。
雖然戰線依舊在不斷後退。
可這並非是公孫劫的錯。
畢竟兩國的國力太過懸殊。
能變成小輸就算好的了!
昌平君緩緩閉上眸子。
苦笑著長歎口氣。
還真是新人換舊人。
就算是他都無法反駁。
公孫劫的確是趙人。
更是趙國死敵。
可秦王越用他,好處越大。
借此更能證明秦王胸襟寬闊。
秦國也有著極高的包容度!
就輿論而言,絕對是好事。
至於能力?
公孫劫最不需要質疑的就是能力。
他一人就能抵得上五萬魏武卒!
終於,秦王政緩步走下王位。
他徑直朝著公孫劫走來。
“是以眾議舉賢為相,寡人以國事相托,君當自勉,勤謹奉上。望君,勿負國恩!”
言罷,他便抬手一拜。
拜相拜相,國君自當要行拜禮。
同樣的,公孫劫也抬手回禮。
望著秦王,堅定無比。
“臣必鞠躬儘瘁,死而後已。”
“以平生所學,報效秦人。助秦統一天下,成就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