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田縣。
位居秦嶺北麓。
正所謂玉之美者為藍。
而縣出美玉,故名藍田。
灞水自東向西,穿縣而過。
地形複雜,川、原、嶺、山皆有。
地形高差懸殊,溝壑密布。
而藍田縣城便坐落於平原。
城池以裡閭劃分為閭左和豪右。
貨郎趕著牛車。
沿著裡巷緩慢而行。
他操著口地道的關中口音。
“收破布頭,破漁網咯!”
“收破布頭,破漁網咯!”
“……”
隨著他的嚷嚷聲響起。
一扇扇木門隨之打開。
“是貨郎磐?”
“你今日怎麼收著破布頭?”
“這東西家家戶戶都有,可賣不出去……”
走出來的都是閭左貧戶。
他們皆是隻著粗布短褐。
大部分衣裳還打著補丁。
老百姓日子就是如此。
新三年,舊三年。
縫縫補補又三年!
老百姓手裡沒有餘錢。
一件冬衣便值百錢。
可以買四石糲米。
這時候衣物甚至能作為陪葬品。
磐是藍田人。
乃是貨郎行商。
在城內地位低下。
主要靠些小聰明賺點辛苦錢。
辛苦多年,總算攢了輛牛車。
他做事圓滑,很會說話。
也算是小有名氣。
“嘿嘿。”
“你們若有的,大可來賣。”
“一斤破布頭可值一錢。”
“像是破的漁網、草席也都要。”
“一錢?便宜了些吧?”
“便宜?”
磐如同被踩了尾巴。
“某做買賣憑的是良心!”
“這些年來二三子也都知道。”
“某是掙錢,可掙得是辛苦錢!”
“上好的麻布,一斤不過四錢。”
“這些破布頭都是無用之物。”
“最多打個補丁,當個抹布。”
“我現在一錢一斤收,還便宜?”
眾人麵麵相覷。
卻無人再出言質疑。
物價如何,他們也都門清。
很多人家裡都有織布機。
家中婦人靠著織布掙點錢。
賣於行商,就是這價。
“你這可有糲米?”
“我能否用破布頭換米?”
“當然可以!”
“一升糲米,給你們算二十錢。”
磐笑嗬嗬的點頭。
拉開牛車上的灰布。
足足有兩大筐的糲米。
這年頭做買賣就是這樣。
很多地方都不要銅錢。
他們距離鄉邑太遠。
很多人這輩子都出不了鄉。
所以他們就選擇以物易物。
米和鹽可都是硬通貨。
作為行商都是必備的。
越來越多的黔首走出。
他們抱著竹簍。
裡麵滿是破布頭。
更有甚者將用舊的抹布充數。
磐雖然看到,卻也沒在意。
“站住!”
“你是何人?”
這時候卻聽到嗬斥聲響起。
數名縣卒走上前來。
打量著他。
“在下名磐。”
“這是某的驗傳。”
驗傳是秦國的戶籍製度。
驗可以理解為身份證。
而傳則是介紹信。
走南闖北都需要用到傳。
好比磐需要去隔壁的杜縣。
那他就得去找藍田縣吏開傳。
上麵寫明了時間地點和做什麼。
若他去了杜縣犯事。
那開傳的人也有罪!
“你是行商?”
“收這些破布頭有何用?”
縣卒核驗無誤。
便將驗傳還給磐。
“嘿嘿,這可是上麵的意思?”
“上麵?”
磐笑著將絹帛自懷中取出。
指了指最後麵蓋著的印鑒。
“左丞相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