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劫望著扶蘇。
莫名想到自己遇到的各家名士。
他們其實往往都很片麵。
有的就是為了杠而杠。
治國不是隻有一條路。
民心當然重要。
可有時又不重要。
韓非說的不對。
不代表儒家這套就全對。
“你覺得民心重要是吧?”
“難道不對嗎?”
“先生曾說攻城容易,攻心難。也提荀子之言,君為舟而民為水。”
扶蘇是小小的腦袋,大大的問號。
這是他這段時間的感悟。
也是公孫劫做的事。
難道有問題?
“民心重要,要看如何取。”
“百姓往往都是貪婪的。”
“上書減賦,很多人也不滿足。”
“他們想的是沒有田賦。”
“難道你分文不取?”
公孫劫也是經曆過才明白。
百姓吃不飽時,就想著填飽肚子。
吃飽飯後,想的可就多了……
治國是很複雜的事。
有時就要舍棄部分人的利益。
所以就需上位者調整平衡。
“那肯定不行……”
扶蘇連連搖頭。
真這麼乾,國將不國!
“所以你要結合法家的利出一孔。”
“你得施恩於民,收攬民心。”
“又得把控尺度,令其臣服。”
“恩威並重,方為王道!”
“這也是所謂的儒皮法骨。”
三兩句話是解釋不清楚的。
真要說能整好幾篇論文。
儒皮法骨這套在曆史長河中都有。
秦國其實已經有這苗子。
秦王打著興義軍誅叛亂的旗幟。
對內則握著法家利劍,用以治民。
扶蘇沉默不語。
也是在細細品味這段話。
他好像是懂了。
可又覺得自己沒懂。
公孫劫則沒再理會他。
而是拿起卷竹簡翻閱。
從鹹陽去上郡也要不少時間。
閒著也是閒著,不如多看看。
扶蘇則看著公孫劫。
他先前其實有過不理解。
覺得秦王政不喜歡他。
總是忙於政務。
現在他才知治國有多難,就公孫劫說的儒皮法骨,就夠他琢磨的。如果真的接觸政務,怕是連覺都不用睡。
正所謂雷霆雨露,皆是天恩。
秦王簡單的一筆批注。
足以讓無數人命運改變。
這需要背負多少責任?
……
馬車一往無前駛出。
每日都有預定的休息點。
會有專門的驛者接待他們。
人不休息無所謂。
關鍵還是戰馬!
每日的行程都有安排。
隻需在規定時間抵達就行。
沿途的驛站也都有通知。
五天後,終於是出蕭關。
蕭關是鹹陽四大關隘之一。
橫亙於西北,為西北屏障。
當地山勢險峻,景色秀麗。
山澗河水湧動,流入涇河。
仲春時節,山巒上桃花盛開。
山巒被森林所掩映,鬱鬱蔥蔥。
這時候的西北平原其實還行。
還沒到黃土高坡這種程度。
公孫劫將出關文書交給都尉。
經核驗無誤後,方才出關。
蕭關將士皆是高唱著無衣。
恭送他們出關。
秦國素來尚武。
對奔赴戰場的將士都很尊敬。
特彆這回還是公孫劫!
他們其實還是頭次見公孫劫。
可他的事跡,卻是早已傳開。
對於這位能人,皆很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