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田縣外。
“千秋萬歲,始自皇帝!”
“永存萬世,歲歲不休!”
“皇帝之功,勤勞本事。”
“上農除末,黔首是富。”
“……”
阡陌縱橫的農田滿是黔首。
田埂處還有專門的秦吏。
握著三尺木牘,協助種田。
秦國以法家治國,追求一切有法可依。包括該如何種地,都在《田律》中有記載。比如每畝地需用多少種糧,穀子和小麥用一鬥,水稻用二又大半鬥,大豆半鬥。如果土地肥沃,那就能多種些。
農夫們高唱著秦頌。
以黃牛拉著曲轅犁而深耕。
深耕過的黃土地就很平整,連帶著些草根碎石子都被翻出。種地講究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經常需要和老天搶時。
為了填飽肚子,老百姓們是想儘辦法。比如能夠過冬的宿麥,利用牲畜背犁,各種溝渠用以灌溉……將每年劃分為四季,後世搞出的二十四節氣也是為了種地。
畢,諸夏素來是愛好和平的。=
就隻喜歡種地,填飽肚子。
為此可是無所不用其極。
比如說施肥,很多人覺得糞肥有多高端。實際上早在先秦時期就有,荀子就曾說過多糞肥田,韓非也認為積力於田疇,必以糞灌。
並且還掌握深坑聚糞堆肥的技術,周禮中更是記載用不同牲畜的糞,用來改良不同的土地。
駟馬大車沿著官道而行。
農夫們也隻是偶爾抬頭看個眼。
現在藍田可不是關內偏縣。
仰仗公孫劫這位大君侯,平時來往勳貴甚多。就算少見的駟馬大車,現在也是稀疏平常。
畢竟再尊貴還能比過公孫劫?
王翦放下簾布。
他眯著眼看著兩側美景。
王賁則坐在旁邊伺候。
此次幕府同樣也請了他。
“賁兒,看看這此地的農田。”王翦眯著眼,低聲道:“土地肥沃,黔首勤勞。還有這些上好的田牛,個個都很健壯,用來耕田必定是把好手。搭配上公孫犁用以深耕,還有堆肥之法,難怪藍田現在畝產甚高。”
每年內史也同樣會有評比。
縣令乾的不好就會卸職。
藍田縣這兩年皆是第一。
這就是所謂的近水樓台先得月。
公孫劫在藍田確實沒有治理權,可他提出來的要求,有誰敢不聽的嗎?
“公孫丞相的確有奇能。”王賁附和點頭,“聽說去年藍田又開墾出萬畝良田,先前的荒地經糞肥淤泥灌溉後,也成了良田。有些次田經多次堆肥翻整,畝產增加許多。”
“嗯。”
王翦也是點頭。
公孫劫的能力最無需質疑。
作為荀子高徒,無所不精。
在趙國時,就聽說他大興農事。
為趙國打下夯實的基礎。
歸秦後,也是重整農桑。
特彆是宿麥和公孫犁,令農事大興。
他戎馬半生,清楚知道糧食的重要性。就以長平之戰為例,趙國易將主動進攻,歸根究底是因為糧草不濟。他的龜殼戰術能所向披靡,也是建立在後勤足夠的前提。
馬車速度較慢。
他們也得以欣賞風景。
這時正好是追上前方的牛車。
板車上麵堆放著諸多竹筐。
裡麵都是一塊塊黑色的石頭。
“嗯?這是何物?”
“煤吧。”王翦捋著胡須,瞥了眼道:“此物古稱為【每】。墨翟在其書中就有記載,利用煤燃燒產生的濃煙,用以禦敵。為父攻破薊城時,當地就有卝(kUang)人采煤用以煉製鐵器。”
“原來是這東西……”
王賁頓時回過神來。
他滅燕時同樣也有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