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模型,新創科技的研發部填了六十多組數據進行驗證……”
“全部都在範圍內!”
馬岩才離開,薛坤就迫不及待的說出了剛得到的消息。
他憋了很久了。
所以指導馬岩都顯得有些不耐煩,真不是討厭對方,而是消息太重大了。
張明浩也很高興。
結果是在意料之中的,出現驗證錯誤隻可能是對方的計算有問題。
現在驗證全部準確,也佐證了模型研究方向的正確性。
“新創那邊對模型也很重視,他們說下周會派人過來,應該就是周一或者周二。”
“具體什麼情況,現在也不知道,但如果能拿到他們的實驗數據,模型就能進一步完善,對吧?”
薛坤不知道模型推導過程,他隻是進行一定的猜測。
“是這樣。”
張明浩點頭,“有更多、更精準的實驗數據是最好的。”
薛坤深吸一口氣,語調都變得凝重了,“能修正就好了。”
“再進一步闡述襯底和器件的特性關聯,絕對會是個國際級彆的研究成果,發在頂刊都夠了。”
“這能當你的畢業論文,雖然是計算物理……”
另一邊。
馬岩走在路上,想著剛才的事情就感覺很鬱悶。
導師竟然說,有問題問張明浩?
憑什麼!
難道就憑他們是認識的?憑張明浩是東港大學畢業的?
東港大學確實比江州大學排名高,但碩士生和碩士生相比也差不了多少吧!
更何況,他也是碩士生中出類拔萃的了。
馬岩坐在花壇邊,打開手機到給同學群發了一句,“你們肯定想不到,我今天碰到了什麼問題。”
“剛認識個同學,同一個導師,都是剛入學,導師竟然說讓我有問題就問他,什麼意思?看不起人啊!”
“我這個成績,不說比誰都強,最少同屆生不差於人吧!”
群裡頓時冒出幾條回複,“老馬這成績,也會被看不起?”
“對方是有多優秀啊?”
“你報的是新來的導師?能這麼說,估計對方認識吧,肯定比和你熟。”
“靜等看老馬這條鹹魚的逆襲……”
……
周一上午,幾個副研究員、博士生,一起在大型實驗間裡忙碌著。
他們做的是熱電超材料方向研發的基礎實驗。
朱炳坤、薛坤則坐在一旁,談著項目研究的問題。
朱炳坤是項目負責人。
前置實驗失敗也就表示項目在一年時間內毫無進展。
他愁的頭發都白了。
即便確定以熱電材料研發為主方向,但也隻是為了‘延續項目’,而不是做出什麼研究成果。
僅有幾個小成果、小發現,項目就可以算作失敗了。
“stanene方向出成果很難,但有發現就是大成果。”
“熱電材料正好相反,小發現有很多,卻根本出不了大成果!”
“做什麼都難啊……”
朱炳坤鬱悶道,“當初申請的時候,還不如去做吸波材料,也能坐上軍事科技的快車。”
“吸波材料也難。”
薛坤搖頭,“基礎研究根本沒得做,必須要拿出真正的材料、真正的實驗報告,實驗室沒有那種環境,也申請不到那麼高的經費。”
朱炳坤用力按了按額頭。
薛坤為人就是太實誠了,他當然知道申請不到,就隻是抱怨一句而已。
薛坤忽然道,“我最近也在想研究方向的問題。”
“我想著,是不是錯了?還是應該堅持走stanene方向?”
“為什麼這麼說?”
“我的學生,張明浩,當時他不是建議繼續stanene方向?我感覺是對的。”
朱炳坤愣了一下,好笑道,“你還真看好那個學生啊!”
“他數學是不差,但和研究也沒關係吧?方向問題上,我們已經談過很多次了,熱電材料再不好,也容易出成果啊……”
薛坤搖了搖頭,“不是看好不看好,我也知道熱電材料的好處,但問題是……”
“哎!”
他說著歎了口氣。
朱炳坤有些不明所以,轉了個話題問道,“對了,新創科技聯係我說下午來人,應該是找你吧?”
“新創科技是大型半導體公司,是有什麼合作嗎?”
“我說的就是這個,和一個研究有關……”
“什麼研究?”
“下午你就知道了,到時候,你可能也會覺得stanene方向更好。”
“為什麼?”
朱炳坤問了半天,薛坤也不說。
他隻得笑罵一句,“什麼人啊!說話說一半兒,還故意吊人胃口了!”
新創科技派了三個人過來。
李嘉鑫是材料研發工程師,也是帶隊負責人,其他兩個也都是新創微電子研發部頂尖技術人員。
在來到江州大學後,和理學部的行政處招呼一聲,就去了應用電磁學實驗室。
朱炳坤對一行人到來感到詫異,但還是和薛坤一起在門口等著。
陳帥過來看看情況,不由得問道,“他們來乾什麼?”
“我們實驗室,能有什麼讓他們看得上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