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釣魚的時候,想了很多問題,似乎釣魚和思考人生,是永恒的套餐搭配。
與其說釣魚是一場狩獵活動,不如說它是一個身心靈的冥想活動。
坦白說,我也到了一個比較迷茫的階段。
過去的事情乾膩了,以及接下來需要去找優質項目投,暫時也沒看到什麼亮眼的新人和新品。
資本大佬的意思是考慮投單品打爆的小餐飲,複製性強,存活率高,單店模型打好全國放加盟,輻射全亞洲,最終全球化,對標沙縣大酒店。
對,你沒聽錯,普通人冷嘲熱諷的沙縣,是生意人角度的神作。
果然老東西還是喜歡和實體搭界,但能夠大規模複製放大的生意,確實也隻有這麼幾條路子。
隻能說還得多考察,大家有啥當地隻做單品就能排長隊的餐飲?可以留個言,說說是啥單品。
之後躺了幾天,放空大腦的時候,望著天花板,思緒總是會自然而然,走向真實內心順勢而為的方向。
我想到了身心靈,想起去年看到新聞,說是九月剛開學那會兒,北京的精神科就排滿了各種學生以及他的家長。
現在青少年抑鬱焦慮,以及自尋短見的現象已經泛濫。
為什麼會導致這個樣子,我認為最大的點就在於,沒有明白人帶,聰明人的一句話可以點醒夢中人,改變一生的命運航線,避免一輩子的愚蠢。
普羅大眾都想把一個孩子培養成大人理想中的樣子。
但大人的素質參差不齊,天差地彆。
他們理想的樣子很有可能是他做夢時候,白日夢裡才能見到的理想型,超越了現實的界限。
有些家長就是迷之自信,對於自己的孩子,哪怕長得跟頭豬一樣醜,也經常在朋友圈曬娃,都不知道哪裡來的勇氣,可能梁靜茹都得喊他們一聲哥。
就好比,潘長漿和曾誌萎生了個娃,非得想培養成搖明一樣離譜。
他的理想型,就現實條件來說,可能本就不存在。
卻希望有一個還沒長大成人的孩子去滿足他的夢想。
這個時候,在精神上已經處於一種往死裡拔苗助長的狀態,實際上無異於迫害。
並且將自己的人生依賴在一個還沒長大成人的孩子身上,本就違背自然界發展的基本規律。
有句之前常聽到的話,我就覺得很離譜,說什麼,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
實際上,家庭才是一個孩子最大的希望。
家庭如果沒有給一個孩子足夠的希望感,那這個孩子多半厭家,有不幸的童年,到時候離家出走,就這麼簡單。
沒給孩子足夠的希望,卻想向孩子索取高額希望?
不符合等價交換基本原則,殺頭的生意有人乾,賠錢的生意沒人乾。
所以有點能耐的,誰還認這個家?單飛了呀。
沒點能耐的,反正互相抱怨,大家一起品味生不如死的人生。
大部分情況下,將導致的結果是什麼呢?不堪重負,精神崩潰,最終渾渾噩噩,迷茫一生,隨波逐流。
本質問題,出在家長,其次是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