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19歲的讀者說,沒上大學在學python,有一個親哥準備跟他一起出去賺錢。
你親哥的情況不太了解,這裡沒寫明。
如果說他有比你更高的社會經驗,或者說他有已經在賺錢的一些行當的話,可以跟著先鍛煉一下。
如果沒有的話就看我的上一章,我有聊到輟學生如何成長。
因為信息量比較少,無從下手給你具體的建議。
你就去看上一章就行了,如果你有什麼具體的問題可以繼續新的補充留言。
好,我們看下一位同學。
他是一個高二學生,比較早熟,所以有孤獨帶來相關的心理問題,這個很正常,身邊傻b太多了嘛。
人群中通常90都是傻b,大家一定要相信這一點。
所以為什麼要找高手與強者為伍,其實不是我們太勢利眼,是我們不想做傻b而已。
普遍在學校裡頭,如果不是因為霸淩而產生心理問題的話,都是因為身邊傻b太多了,其實也是一種被環境的智商給霸淩。
然後這位同學比較愛好閱讀,閱讀量非常大,想在番茄上麵寫作。
具體的問題是是選擇完全批量蹭熱度的造史,還是在學爽文的同時,保持一定的邏輯性,形成獨特的風格?
他對此的思考是親自造史,他可能自己的審美已經提升了,覺得o,不太願意這麼做,但是這是一個比較容易見效的做法。
相對來說後者難度高,比較難見效。
這個的話簡單一點吧,在商言商。
就看你想不想更簡單的賺錢。
如果說吃史的人更多,那肯定造史更有錢賺嘛。
你現在是還沒有做這件事情,你會覺得可能後者你學起來會覺得自己更像一個有獨立風格的作家。
會覺得這個心理地位更高,能夠滿足自己清高的一種精神需求。
但是我就說一個點吧,能夠征服少部分精英的是律師,能夠征服大部分群眾的是國王。
所以我認為你想做律師還是做國王?這個還是得問你自己。
也不一定你就能做國王,也不一定你就能做律師。
可以先從你更容易接受的角度嘗試,如果說反饋不好,那就換另外一個方式嘗試。
不斷試錯,是一種創業者必備的探索精神。
最關鍵的是你要開始動手,從第一個字開始,真真實實的付出行動。
而不是待在原地左腦和右腦打架,這樣子是打不出一個結果的。
因為辯論其實精彩的是過程,辯論永遠是沒有結果的,每一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這個世界客觀現狀也早就把答案寫明了。
辯論的目的是為了彰顯辯手的人格魅力與思維邏輯能力,讓他明星化,英雄化,讓觀眾選擇崇拜的偶像。
重點不是辯論,重點是你要做那個敢於上場,開口說話的辯手。
好,我們來看下一個同學。
他是一個高一休學的男生啊,平時比較自卑,不愛和人說話,喜歡思考人生與內耗。
在學校也不敢向彆人提意見,害怕與彆人發生衝突,覺得自己比較廢物。
在學校學不進去就辦了休學,休學之後又迷茫了,不知道該乾什麼。
然後一直在去心理治療,每隔一兩個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