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回答了一些讀者的問題,但凡我回答的都是能夠把問題寫清楚,並且對自己的問題有所思考,然後相對來說表述的比較清晰的一些人。
為什麼我要讓大家把問題說的這麼具體呢?
因為隻有具體問題可以具體分析。
一個問題,如果問的太大了,你說人類到底是好還是壞,那肯定有好有壞嘛。
有好的人也有壞的,有好的事有壞的事對吧?太大的問題就沒有辦法,去進行操作上的一個具體建議。
包括在社會上,很多時候我們在最短時間內,去判斷他到底是不是一個人才,就看他談吐,能不能把自己的情況總結下來。
能不能夠通過一些細節讓聽者一下子就感覺到,可以身處於他的場景,仿佛已經看得見他的問題在自己的眼前,可以去為他思考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對,所以好的問題其實就是答案的一半很多問題我從你問的時候,我其實已經知道你內心偏向於哪個方向。
像是之前那位同學,到底是考法律,將來律師好呢?還是去考電氣計算機當工人好?
他通篇用了四五行字在說法律相關的東西,卻隻有一行字在寫計算機電氣相關的內容。
那就證明他本來內心就已經偏向於法律這一塊啊。
而且本身客觀社會當中,無論一個律師在前期可能生存比較艱難,但是律師這兩個字的名號說出去就是更有麵子的一個社交名片。
人很多時候不是靠單一的職業在活著的。
人很多時候其實就是在做一個人設,是需要各種東西添置在自己身上。
就好像穿衣服一樣,然後去籠絡資源,去吸引認可自己的人,去俘虜大眾,去收集支持者。
另外我發現一個現象就是其實有很多看這本書的同學,是還沒有進入社會,甚至還在讀初中,讀高中。
這方麵的同學呢,其實我有回答過成績好的,我也有回答過成績差的。
通常對於成績好的同學,我會勸他往死裡再拚一把,拚一個更好的學校出來,因為這個東西在社會上就是可以更容易唬彆人,更容易讓彆人對你進行莫名的崇拜,是一張不錯的社交名片和人設打造的裝飾品。
因為老百姓的印象是很難改變的。
至於學習差的那些同學的話,我通常都是勸他們能不讀就不讀了。
因為他已經混不到一張好的社交名片和一個好的人設的裝飾品。
甚至如果說他繼續讀下去的話,一方麵他在學校裡頭受折磨,他學也學不好,他浪費時間,他本來可以在社會上積累真正的實戰經驗。
但是他在那邊發呆放空,偷偷摸摸玩手機開小差有什麼意思呢?完全沒意思。
而且你繼續在那邊混下去,就算你大學畢業啊,你弄一個三本或者大專的學曆,你覺得你在麵試的時候有任何的優勢嗎?
客觀來說,你在社會上和同齡人已經完全處於劣勢當中,因為比你輟學早的人早,成長快的人,有些已經是老板了。
你還在拿著一張破學曆,在那邊又找不到工作,又焦慮又浪費了這麼多時間。
這個學曆的人其實是最尷尬的,因為他的學曆沒法證明他有料,反而證明他是一個平庸者。
就很簡單的一個道理,當學校無法為我們提供一些利用價值的東西的時候,我們就要果斷的放棄學校。
這些二三流的學校通常是為了給富二代方便在裡麵體驗生活,享受便宜的妹子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