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啥玩意兒叫洗稿。
很簡單。
就是將抄襲合法化的過程。
就是老子我特麼就是抄你的。
你小子也發現,老子抄你了。
但你舉不出證據告我。
因為沒有一句話是完全一樣的。
當然自媒體界,大多也不會隨便告來告去,因為天下烏鴉一般黑,大家都在抄,都幾把心虛。
主要是為了降低查重率,不被係統判高度相似而限流罷了。
相當於,我把你的話,翻譯成了我習慣的說話方式而已。
其實就是你的原創,但已經被我改的連媽都不認識了。
如果,能把語句理得更通順,更淺顯易懂,更節奏明快,更富有激情。
那就彆說抄你了,我能拿著你的創意,把你活活打死。
就這麼簡單。
這個世界哪來真正的原創?
彆說我們這些玩自媒體的,本身圈子亂,魚龍混雜。
就連真正正統的媒體圈,名人圈。
你就去看,韓少的三重門,和錢鐘書的圍城,有多少相似的梗,行文的風格和文筆,韓少自己也承認,當時就是在模仿錢鐘書。
結果,隻是模仿而已,又不是照抄,誰會去找他問題?
韓少一本三重門,直接打破20多年的圖書銷售記錄,90年代末,狂攬200多萬,當時,他才17歲。
郭明,每一部作品都有明顯的對標書籍,高度模仿,之前老仿國外的,人家鞭長莫及,有一次照抄了個國內的,被告上法庭賠了20多萬。
但絲毫不影響,郭就是有錢,十幾年前就上億了,而那個被他抄襲的不知名作家。
自從那一場官司以後,就再也沒聽到過他的名字了,估計這麼大的一筆也就是郭明的賠償款吧。所以高下立判,哪怕你是原創,你沒有經商的能力,不懂得炒作,包裝,造勢,放大。
你這個創意,就是活該被彆人利用的,你頂多拿點賠償款,頂多拿點醫藥費。
電影上麵就更加不用說了,非常多的香港電影的元素當時都是從好萊塢那邊借鑒使用,你隻要不是大段雷同,其實就是毫無風險合理抄襲。
模仿就是洗稿的精髓,沒有模仿能力的人,學不會洗稿。
很簡單,比方說一句話,我打你一頓。
可以換成,我把你打了一頓。
也可以換成,你被我打了一頓。
還可以換成,我請你吃了兩個拳頭。
再可以換成,我一個巴掌把你打得原地螺旋式起飛。
這個時候其實我要在說回之前,我批判那些笨蛋所說的違禁詞這個虛假規則。
雖然違禁詞,它是一個以訛傳訛的虛假規則,但是這幫人,千方百計的把萬換成,把錢改成米,把直播間改成波波間。
這個其實用到的就是一種洗稿的思維,就是用彆的詞,替換原詞彙嘛。
現在隨便截一段營銷號比較高讚的文案。
“數學考9分的兩個小男孩去肥娟那裡要糖吃。
小男孩說:“我們倆數學考了9分,可以給我們個糖鼓勵一下嗎?”
肥娟就笑了:“我看看你是誰,還戴個口罩,下次多考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