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章,你將永遠告彆被內向社恐和自閉支配的歲月。
我先聲明,我並不認為內向社恐和自閉一定是不好的,在重點學習某樣東西時或者是需要封閉式創作的時候,內向社恐和自閉,是你長期高度專注於某件事情的附帶產物,每個人都會,除非他注意力無法集中,他是adhd。
那種情況是假性內向社恐自閉,是你一時之間無法從這件事情脫離出來,所以你沒有辦法,很打開性格地與外界溝通,因為你的心還在那件事情裡。
但是這一章提供的一些方法會讓你在想打開自己的時候,能更容易的打開自己,無論是真社恐還是假社恐。
在你希望自己不社恐不內向不自閉的情況下,能夠更加快速地打開狀態。
最近看了一些讀者的問題以後,我發現大多數人都有社恐和自閉,比較內向,不懂得表達自己,不懂得和他人溝通的一些通病。
今天分享幾招,直接上手就能夠見效的改變自己性格,打開自己性格的方式。
是我從之前孵化演員ip賣表演課的工作經驗中,見識到的表演科班訓練,如何讓一個人快速解放天性。
它能讓人從一個普通人的自閉內向的狀態,變成像明星一樣可以撒開了去詮釋角色去表演自己的一些技巧。
這一章看完,相當於你已經擁有了tvb訓練班的學習經曆。
因為當時我們課程開發的時候,就是11,找香港tvb體係出來的老師協助指導的。
包括內地整個影視業,其實都發源於香港。
第1招,叫做比誰說話更加大聲,這是一個互動遊戲,安排兩個人,就比方說可以一個是你,一個是也想要突破自己改變性格的你朋友。
兩個人就說一句話,叫做“我就是要說的比你更大聲”。
兩個人就好像回合製打比賽一樣,你說完一句,他說一句,再你說一句,他說一句。
唯一規則就是一句要比一句更大音量,更高分貝。
第1句可以是正常的音量,第2句就要比上一句的音量更大,第3句要比第2句的音量更大,第4句要比第3句的音量更大,以此類推。
直到兩個人都已經達到最高的音量無法再上去了,但是注意,是正常說話的方式,說出來的最高音量,是說出來的,不是喊出來,不是尖叫。
因為你正常的說話姿態,你哪怕是提高音量,他都是不會傷嗓子的,而且相反他還會保護嗓子。
你正常說話的姿態,要想提高音量就會不得不更打開呼吸道,提升肺活量,運用更多的共鳴腔,反而會養成更健康的發聲狀態。
但你瞎雞兒喊的話,到時候去看耳鼻喉科,彆怪我沒提醒你。
這個遊戲你試了就知道,你會很快,感覺自己好像渾身都紅溫起來,興奮起來,充滿了力量。
並且感覺自己性格完全打開,就好像與天地融為一體,渾然天成這個詞,你會徹底領悟到是什麼意思?
而且你會感覺非常的釋放壓力,你會感覺頭腦當中那些負能量,那些焦慮感都被你喊完了,都被你給硬逼出了體外。
唯一要注意的點就是不要擾民。
所以之前讓你們說話大聲一點,不是我在開玩笑,而是這本來就是科班的演員訓練當中,一個重要的環節,是經過科學驗證的,打開性格的一個技巧。
第2招,這招我在全文中還沒提過,但是也是一個非常實用的招數,他就是說方言。
你會發現其實很多人他說方言的時候和他說普通話,或者說其他語言的時候是兩種人格。
因為普通話的口才是需要去鍛煉出來的,但是說方言是你刻在骨子裡,從小到大耳濡目染熏陶,是屬於你真正的母語。
而且說方言,客觀來看,是一個素質不太高的樣子,哪怕是再斯文的人,你讓他說一口流利的方言,以後也會感覺這個人不太斯文了,有點野。
我以前小學初中當流氓的時候,所有流氓堆裡的人都是說方言的。
也就是說方言是自帶流氓感的一種東西。
而所謂的流氓感,其實仔細解讀分析以後,也就是非常的吊兒郎當,非常的桀驁不馴,非常的故作瀟灑。
而這其實也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鬆弛感,和灑脫感。
原理方麵其實不需要了解這麼多,反正你自己試試就知道了。
我曾經親眼目睹,就是有一個山東孩子吧,他說普通話演戲傻了吧唧的,真的就不知道在演點什麼東西,就好像一塊木頭一樣,怎麼調都調不好,就感覺這孩子平時是一個正常的人,但演出來的戲像是弱智的感覺,關鍵要求他演的是一個非常智慧的英雄角色。
他卻演成了一個智商有點問題的小偷的感覺。
而且非常的不流暢,這台詞就經常卡殼,完全就沒有欣賞度,跟中了病毒的ai一樣。